摩托車急煞的危險性
跨上摩托車,除了轉動油門虎嘯風馳,遨游在車水馬龍的道路上時,騎士難免會受到人、車、物等道路上的外在因素,而進行減速煞車的動作。尤其在遇到危急狀況時,總是直覺地用力拉下煞車拉桿,希望可以將摩托車盡快停下來,不過輪胎的抓地力有限,如果直接施加過大的煞車力道會造成輪胎鎖死,加上一般摩托車設計為兩輪,如果其中一輪鎖死甚至兩輪都鎖死,摩托車將難以控制,很容易失去平衡摔倒而發生意外。
摩托車在直線道路上行駛遇到危急狀況時,輪胎可以承受的煞車力道相對比在彎道上行駛要大得許多,這是因為輪胎與地面之間的抓地力,除了要提供給車輛行駛時加減速的縱向力,也需要提供給車輛在過彎(轉向)時的橫向力,如果把車輛行駛時的縱向力跟橫向力相加,兩個力的合力最大值就可以畫成一個圓,在這個圓內看作是輪胎可利用的抓力地空間,在相同的道路條件下,只要施加的煞車力不超過圓的范圍,輪胎就不會鎖死,一旦超出圓外,輪胎就會發生鎖死打滑狀況。
過彎前減速,過彎時避免煞車
輪胎的卡姆圓。圖
上圖為輪胎的卡姆圓(Kamm Circle,又稱合力圓),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可以假設在一個條件下,輪胎的最大的抓地力是10,也就是圖一中黃色圈的卡姆圓,摩托車如果要安全行駛在道路上,則其縱向力(因為加速/煞車)與橫向力(因為轉彎)相加起來的合力必須在10以下,一旦超過10就會造成輪胎鎖死或打滑,如果接近10代表著接近輪胎抓地力的極限,由于沒有多余的抓力地,此時摩托車的操控會變得不穩定,就像是在懸崖邊行走一樣,只要一點點的多余動作就可能超過10,也就是造成摩托車的打滑或摔倒。
舉例來說,若摩托車直線行駛遇到危急狀況而緊急煞車,這時緊急煞車所使用的縱向力如果是8,那摩托車還可以在騎士的操控下安全的停下來;但是如果這臺摩托車正在轉彎,而過彎所需要的橫向力已經是7的話,在這過彎過程,如果施加煞車的縱向力是8,因此時縱向力與橫向力合力已經超過10 了,所以輪胎就會鎖死打滑,加上摩托車過彎帶有車身傾斜角度,而使得騎士與摩托車會直接摔倒而發生意外。
因此,了解抓地力的卡姆圓就可知道,在彎道中盡量不要緊急煞車,否則很容易造成摩托車不穩定或輪胎鎖死打滑,為了避免在彎道中緊急煞車,就應該在過彎前確實完成減速,讓輪胎的抓地力充分用來過彎。
從輪胎的卡姆圓認知彎道中緊急煞車的風險,更可以進一步延伸摩托車在道路行駛時,緊急煞車跟閃避這兩個動作同時進行的高度風險,摩托車在閃避前方障礙物的動作與過彎類似,有時更是急轉彎的狀況,都會用去大部分的側向力,而緊急煞車會用去大部分的縱向力,所以不論是緊急煞車時閃避,或者是閃避時緊急煞車,有相當大的機會造成騎士操控的不穩定及輪胎鎖死或打滑,大幅增加摔倒的風險。
養成危險預測的習慣,隨時控制速度避免風險
或許有人會試問增進駕駛技術的方式應該可以操控補救吧?事實上一般用路人增進駕駛技術的機會及管道不多,且危險狀況發生時環境變因復雜,無法用單純的駕駛訓練環境對應,貫徹防御駕駛的觀念了解交通環境人、車、路的特性,養成危險預測的習慣,提高危險預測的能力,也就是說行駛中隨時有速度控制的習慣與能力,并且認知危險的所在進而避開危險。
前方遇有轉彎車路口。圖
以上圖為例,摩托車為直行車,看到前方有一部車準備左轉或企圖左轉,雖然在此種情境下,通常摩托車擁有優先路權,但以防御駕駛的角度(學習保護自己的用路觀念),會建議摩托車遇到路口時提前松開油門并預做煞車準備,自然降低經過路口的速度也能提早因應周遭用路人的行為,避免該車搶快左轉而必須緊急煞車或緊急回避,造成本文所講的問題,不讓自己陷入高風險的交通困境,自然而然安全行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