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作為中國電動自行車行業最為特殊的年份,我們不知不覺的會更多思考產業當下的處境以及未來發展趨勢。
行業發展20年來,我們早已習慣時松時緊,但從不傷筋動骨政策環境,所以,一路走來,行業更多的是基于品牌自身所進行的“發展規劃”,。
這其中,被傳播和提及頻次最高的總會是“年銷量達到幾何”、“明年有多少款新品”、“渠道要開發多少”等等,而探討模式、創新發展的寥寥無幾。
正因如此,20年來,中國電動車產業發展,雖然從規模上實現了巨大的突破和騰飛,但是在產業模式以及發展方式上,依舊是是新瓶裝老酒,沒有多大變化。
筆者不知這是思維邊界的問題,還是大家早已習慣現有的盈利模式。
雖然,小牛和gogoro的出現讓行業躁動驚嘆,但也僅僅是躁動。
大家除了模仿他們的車型外,似乎并沒有過多思考和變化,更別提面對新潮流、新消費、新市場之下,未來電動車產業到底會朝著怎樣的方向發展。
今年新國標的落地執行,整個電動車產業變得異常熱鬧,新品牌持續涌現,新模式開始成形,一些資本也開始紛紛進駐。
那么,面對如此的大變革、大時代,電動車產業究竟會出現怎樣的革命性變化?
資本化
這個資本化有兩層含義,一個是依托企業實力實現IPO,而另一種便是風險投資對新模式新業態的資本注資。
二十年的發展,傳統的電動車制造企業已經積累的強大生產和制造資本,并且擁有了一定規模化市場,此時擺在他們面前的除了維持品牌高度和市場規模,更為重要的是實現上市融資,從而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從而實現更加廣域的發展需求。
然而,目前行業上市企業僅有兩家,但是,全產業的年吞吐卻在3000萬輛左右,這樣的數字對比極不平衡。
另外一個便是資本對于新模式、新業態的注資。今年從一些金融大鱷,面對持續穩定的產業政策和強大的市場空間,不斷對涉及電動車產業的新型經營模式注資,如哈啰、智租出行等。
所以,未來資本化必將成為傳統制造企業和新勢力電動車生態企業,快速發展壯大的重要外部力量。
換電化
相信大家對今年3月天津展期間,幾乎每個品牌展臺出現的換電柜記憶猶新。如今,歷經半年發展,在國家政策的推進和落實下 ,電動車換電正在成為趨勢。
早期我們還在困惑臺灣gogoro模式,如今哈啰、e換電、智租出行、鐵塔換電等等,正在不斷被市場接受,而行業一些傳整車企業也在推行自己的換電業務,畢竟就目前而言,在目前標準未定之下,誰能成為未來換電標準的制定者,誰就有市場的絕對控制權。
智能化
這里講的更多的是,功能智能化。
智能化已經成為目前整個社會趨勢和主流,任何產業都在進行智能化革命,特別是制造型產業,中國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便是朝著這樣目標前行。
智能化發展,電動車其實早年一直在推進,但是,時值當下,發展的并不怎么理想,雖然諸多品牌都在打智能化的概念,但是,真正實現智能化的使用還任重道遠。
所以,面對大勢所趨的智能化未來,電動車必須不能缺席,這是產業需求,更是市場需求。
網聯化
這一個革命性變化,電動車行業其實早年已經實現,利用手機控制車輛、觀察位置、了解各項數據等等。
特別是未來隨著中國5G技術的持續普及和使用,網聯化的需求將會更加強烈,消費者對于這樣的應用也將更加頻繁。
所以,面對未來趨勢,電動車行業能否加速抓牢5G時代下,帶來的產業紅利,那就得看哪個品牌,在5G時代對于網聯化應用開發的迅速與實用。
從目前整個產業來看,面對新國標的持續深入,社會技術條件的愈加成熟,未來,整個電動車產業必將歷經上述“四化”的革命和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