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早已結束,但疫情還在持續。
如何合理安全的陸續復工,成為整個社會討論的重要問題。
無論支持還是反對,隨著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的陸續復工,各省市也都開始組織企業進行分批復工。
上海陸家嘴公交車上乘客稀少
北京早高峰6號線等地鐵寥寥數人
疫情之下,除了企業內部的消毒,管理和防護外,我們上下班的出行問題成了當下重要的關鍵問題。
北京三里屯街道消毒
在03年非典期間就已經證明了,在疫情期間,公共交通工具的短板和危險性。
尤其是一線城市,上下班高峰時期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必定是人群擁擠,簡直是病毒傳染最好的時機。
甚至連滴滴、出租等較為私密的出行方式,因為乘客的繁多與不間斷,安全性都難以保障。
南京某網約車司感染病毒
在沒有自己私家車的情況下,上下班如何出行的問題被提上了討論。
人民日報,央視等官方媒體開始呼吁,建議少坐公交、地鐵,選擇走路、騎車上下班,更好的避免病毒人傳人。
人民日報對復工出行建議
北京、上海等地復工后,也出現了大量的電動車出行潮。
上海復工第一天的馬路上
據了解,很多平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的人們,也開始購買電動車出行。
在疫情下,電動車展現了它在出行領域對抗疫情的絕對必要性!
其實早在1月,疫情爆發期間,在對抗病毒前線的醫學教授張勁農就已經呼吁無車一族選擇電動車出行的方式,在這個特殊時期有效避免病毒的擴散。
醫學教授呼吁電動車出行
其實早在03年非典時期,尚未成熟的電動車產業就已經肩負起國民日常出行的擔子。
此次的新冠疫情比非典猶有過之,傳染性也更強,危害更大,國民在復工后的出行就更需要注意。
無論是人民日報,央視等官方媒體的建議和呼吁,還是醫學教授的指點,都足以看出電動車為尚未平息的疫情期間,提供了更健康、更安全的的出行選擇。
疫情的特殊時期,為了自己與他人的健康,請大家盡量選擇電動車出行,共同努力塑造一個更健康、安全的出行環境。
相信電動車一定能夠幫助社會減少病毒的傳播機會,為平息疫情貢獻力量,也希望疫情能夠早日平息,還中國人一個藍天白云的生存環境。
湖北加油!中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