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開局便給了我們當頭一棒,眾多行業損失慘重,特別是旅游業和餐飲業。其實,不用宏觀數據分析,我們每個人和企業都能感受到其中冷暖。而作為這次疫情期間,被權威專家、央視媒體等提倡使用的安全出行工具,電動車行業會迎來新的機遇嗎?
回顧2019年年末,以雅迪為首的各大品牌,強勢而高調的喊出2020年銷售目標時的豪情萬丈,以及年終盛典上的光芒四射,都期待著、憧憬著,能在新年伊始的這段旺季,打出漂亮的一仗,誰曾想,一場疫情,徹底打亂了他們的計劃。
首先,年前很多品牌召開了2020年的營銷會議,公布2020年第一季度的營銷政策,由于疫情防控,物流停運,企業延期復工等因素影響,原本計劃的產銷量及線下營銷活動等,胎死腹中。
其次,隨著前期疫情的擴散程度及后期的防控工作有序開展,上半年的展會均作出延期舉辦的調整(濟南展、臺州展、天津展),這對于各品牌上半年的品牌宣傳力度大打折扣。
最后,由于企業復工率不高,導致產量不高,而物流復工時間不確定,經銷商又缺貨,供需不平衡,近期由于電池價格上漲,諸多因素導致制造成本上漲,電動車整車價格是否會上漲100-300元左右?
困難往往伴隨著機遇,機遇也伴隨著挑戰。疫情發展至今,已經有20多家電動車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和企業能力援助湖北及其他各城市,這無疑是最具正能量的一次品牌宣傳,相信群眾心中自有一桿秤去衡量,政府也會考慮政策支持;疫情防控,電動車作為呼吁使用的交通出行工具,可有效阻斷病毒傳播,即使疫情最終得到控制,相信很多人為了謹慎,在相當的一段時間內,會繼續選擇電動車出行,且天氣逐漸變暖,那時,失去的旺季會重新到來,各品牌要抓住機遇,重新制定營銷計劃,扭轉戰機。
沒有什么可以是一直一帆風順的,短暫的困境才能造就更強大的自己,疫情已經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那就向前看,電動車行業作為國內重要的制造業之一,已經盡最大努力為疫情防控及援助工作做出了貢獻,如今,各企業已陸續復工生產,雖然達不到疫情前的產能,但我們有理由相信,春暖花開之際,必將迎來新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