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去年的新國標、鋰電化、智能化等一系列產品標準、定位的更新,電動車行業內,品牌之間的差距已經涇渭分明,在大環境已成定局的前提下,加上頭部品牌瓜分銷量,2020年的行業競爭會更加激烈。
然而,誰也想不到一場疫情加速了“行業洗牌”的趨勢,疫情之下,企業可以有序復工復產,恢復產能,這個時候就需要經銷商擦亮眼睛,為自身2020年及未來的經營,選擇有實力、有擔當的品牌。
就疫情期間的表現來看,主要體現以下四個方面:
一、現金流
古人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而無患。經過疫情,我們才明白,有足夠的現金流是多么重要。
所以,一定要有長遠打算,具備時刻抵御風險的能力。
企業更是如此,疫情下,經銷商不會清楚誰家企業具體有多少現金,但你可以看到,諸如愛瑪、雅迪、新日、臺鈴等,紛紛捐款捐物,甚至通過各種渠道購買醫療物資。
你品,你細品,沒有足夠的現金流,敢這么做嗎?
二、復工
疫情期間,我們關心的除了疫情發展,那就是企業什么時候復工吧!
不復工,企業面臨損失,對于員工、經銷商也是煎熬。
然,大道至簡,知易行難,行勝于言。自2月10日雅迪、新日等成為獲準第一批復工復產的企業后,先后有數十家企業陸續復工復產,且為了盡快恢復產能,愛瑪、新日等更是上演了“包機接員工返崗”的大戲,獲央視《新聞聯播》點贊。
防疫、復工兩不誤,實力不濟的才剛剛復工,甚至還沒有復工生產,實力一目了然。
三、心系經銷商
毫不夸張的說,沒有經銷商,就沒有企業布局全國市場的銷售網,沒有銷售網,你的品牌如何傳播,無法傳播,你的營銷策略如何落地。
而面對危機時,竟然還有企業不顧經銷商死活,放著經銷商壓著庫存不管,還一味的要求經銷商結清貨款,忽悠經銷商趁著未漲價抓緊拿貨......這是焚林而獵,涸澤而漁之愚蠢行為。
與這些行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立馬《經銷商關懷倡議書》、小刀《經銷商幫扶政策二十條》、綠佳斥資2億元與經銷商共克時艱......這是利害得失、胸懷寬廣之明智選擇。
要明白唇亡齒寒,心系經銷商的企業才能長遠發展。
四、營銷思維
當然,經銷商也不能一味的指著企業“救濟”,如果自身又沒有扭轉危機的能力,那就選擇營銷團隊強大的企業吧!
大家都知道,疫情期間許多零售業紛紛轉戰線上,通過直播形式彌補了一定損失,且銷量不菲。近日,行業領軍品牌雅迪,就進行了一場線上直播新零售行動,僅3小時就獲贊110多萬,用線上新營銷思維,帶動線下經銷商賣車,這是最有效的“幫扶行為”。
還有更多的企業已經制定出疫情后的營銷政策,來推動品牌傳播,幫助經銷商恢復市場。
疫情會改變很多,會衍生出新興的營銷方式,能把握住機會的企業,值得您擁有!
總結
疫情是一次大考。是對企業實力、擔當、責任的一次檢驗。
疫情又是一面鏡子。能照出企業面對危機時的心態與格局。
絕大多數企業在疫情面前,展現了風雨同舟、苦難與共的大義與擔當,為抗疫與復工,以自己的方式,作出自己的貢獻。然而,也有少數企業的表現讓人失望,只求自保,而不管上下游合作商以及經銷商的困難。
經銷商心中自有一桿秤,孰輕孰重,自有分寸,疫情之后的2020年該如何發展,選擇怎樣的品牌合作,不必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