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起,《電動自行車售后服務規范》即將實施,雖然這一份由中國自行車協會發布的團體標準,不是國家強制標準,但也將對電動車維修市場產生重大變革,大浪淘沙下一大批門店面臨出局!
請輸入圖片描述
《規范》規定了電動自行車產品售后服務的基本要求、售后服務流程、售后服務質量要求、消費者跟蹤和投訴處理。適用于電動自行車生產企業、服務商、售后服務網點的售后服務。但外賣、快遞、租賃等特殊用途的電動自行車售后服務不在此列。
售后網點服務人員配備原則不低于 2 人,可根據實際業務情況進行增加。同時,服務網點不允許人員居住。店內夜間不允許充電,店內無人不允許充電。停產車型的配件應保證3年內提供“負責對廢舊配件的回收”。
私自改裝電動自行車造成損壞的,即便處于保修期限內,也不屬于保修服務范圍,如果進行維修需要使用者自己付費。
改裝車和改過電池的情況,如果還處于保修期限內,網點可進行有償維修服務。
··· ···
請輸入圖片描述
請輸入圖片描述
請輸入圖片描述
請輸入圖片描述
請輸入圖片描述
請輸入圖片描述
請輸入圖片描述
請輸入圖片描述
請輸入圖片描述
請輸入圖片描述
請輸入圖片描述
請輸入圖片描述
請輸入圖片描述
請輸入圖片描述
請輸入圖片描述
請輸入圖片描述
?這樣全方位的規范是以汽車4s店的標準要求電動車維修?一向以草根底層形象服務大眾的電動車維修店有必要這樣做嗎?
隨著電動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有實力的頭部品牌紛紛將戰火延伸到售后服務層面,不僅動則數十項免費服務,而且還針對各個品牌皆可維修服務。
電動車維修越來越難做成為大家的共識,廢電池賺不到,修車存在價格戰,維修市場還被分一杯羹,在這樣的形勢下,要么出局,要么就需要提升技能,可以說,整個行業到了轉折分水嶺,而規范化發展成為大勢所趨。
售后趨于正規化,對于電動車維修工來說就是更高的要求和洗牌,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