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并非如此。借著五羊-本田凈原電動車友會的活動機會,筆者在河南、江西、廣州的數個市場轉了轉,感觸頗深。
今天咱們聊的話題就是:今年價格戰下,超低價車的生存現狀。
我們先來給超低價車一個定義,那些以399、499,以及799鷹系車為噱頭,但除了價格低什么都沒有的產品。
一、生存現狀:超低價車在今年不再吃香
在數個省的數個電動車市場轉了轉,也與許多經銷商聊了聊。得出的現象,在真正的市場終端,其實是看不到這些超低價車型的。
目前配上電池后,市場普遍價格在1699左右,最低也在1299的樣子,而事實上從許多經銷商處了解到,1299的低價車,在今年其實賣的并不好,很多經銷商門店里甚至都沒定價在1299的車。
結論1:便宜沒好貨的道理,不僅經銷商都懂,消費者同樣明白。
結論2:真正便宜的產品,并沒有想象中的有市場競爭力。
放在往年,這樣超低價的產品似乎很有噱頭和賣點,但今年的行情與現狀跟往年完全不一樣,超低價車在今年不再吃香了!
二、背后原因:利潤受益<銷售風險+市場需求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價格戰并不是超低價車的溫床,反而是毒藥。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新國標。行業二十余年,產品的成本已經十分透明。而超低價車在成本端就很不現實,如此低的價格,其中貓膩大家心照不宣,本身就違背了經濟學規律。在大品牌開始集體放價,規?;杀?品牌溢價足以為形成絕對的市場優勢,超低價車在價格上賴以生存的根本優勢已經被動搖。
市場上,消費者其實想要的性價比,是產品好,價格便宜,而不是純粹為了便宜去買這些工業垃圾。所以許多產業中,中低等價位的產品是走量型,超低價產品,誰都知道不好。
終端上,超低價車除了低價,往往伴隨著無生產資質、無3C認證、無售后,經銷商需要思考的是,在大品牌大量放價時,這些超低價車能夠賺到的錢,值不值得去冒著產品出嚴重問題的風險+被檢查后巨額罰款的風險+售后時的成本與時間。
三、市場趨勢:價格戰并不是價格低就行
在國家沒規范之前,如399、499這樣的超低價車可以大行其道。但新國標對生產資質與產品資質的規范后,超低價車基本與高風險掛上了對等號。
應對殘酷的價格戰,并不是價格低就行了,其中就必須有生產資質與產品資質的基本門檻,生產端的成本控制、品牌溢價、終端售后等種種情況。所以價格戰同樣也是一個綜合實力的戰爭。
結語
在新國標下,打價格戰也已經有著不小的門檻,所以殘酷價格戰的背后,其實是市場品牌意識的逐漸覺醒與品牌集中度提升下的大洗牌,而無資質無售后的超低價工業垃圾,面臨著大洗牌下的市場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