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各大品牌的銷量目標,以及年底的市場形勢來看,2021年的銷量大戰已然是不宣而戰。
大品牌們對銷量目標的瘋狂追求,自然會影響廣大經銷商,更甚者直接牽動整個產業的市場發展。2021年的電動車市場,這三點趨勢肯定避不開。
一、更加兇殘的終端價格戰
價格戰是2020年電動車市場的主旋律,而從目前的形勢來看,也會是2021年的主旋律。
行業的價格戰基本已經處于“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局面,直接帶來的就是銷量的上漲和利潤的下滑。大品牌希望通過價格戰為未來市場殺出一片天地,在利潤有基本保障的情況下,絲毫不吝嗇于價格的探底,甚至允許無利潤競爭。
壞處自然是利潤的下滑,不僅是企業利潤,今年大批經銷商都處于虧損狀態,這在往年是不會出現的。好處也自然明顯,中部品牌艱難,小品牌很多都直接退場,大品牌在低利潤下完成了銷量和市場占有率的提升。
如今,頭部三五家品牌包攬了6千萬的銷量,可想而知明年的價格戰必然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更加兇殘的終端價格戰即將到來。
二、鋰電國標車型的崛起
雖然新國標執行,但以鋰電為主的國標車品類并沒有達到明顯的占比提升,究其原因無外乎性能與市場的需求問題。
但在2021年的下半年,各省市的超標車過渡期即將開始陸續結束。一般在過渡期結束的前2-3個月,市場就會開始出現換購的情況,而最后半個月的時間將是換購的高峰。
鋰電國標車崛起的契機,就在于那么超標車過渡期即將結束,卻禁止銷售電摩的市場。自允許銷售國標車產品,這基本就是一個品類的霸市。
超標車過渡期的結束,就是鋰電國標車型銷量提升的開始。
三、四面楚歌的外部蠶食
今年的情況也極為明顯,大量外來企業或資本都在以各式各樣的方式進入電動車市場。
超3億市場保有量的超龐大市場,以及新國標執行下標準規范的明確,給了外來覬覦者良好的進入時機。
因此無論是共享電動車、換電租賃,還是九號電動、博世等直接建廠造車,行業都面臨著四面八方而來的新玩家與資本進入,并不斷蠶食著市場。2021年或許有更多的新面孔進入,這對傳統企業與經銷商都提出了更大的考驗。
結語
這三大趨勢,相信已經十分明顯。2021年將延續2020年的殘酷競爭,而大品牌們都將目光瞄準了超標車換購市場下的巨大銷量和前景,誰能多占一份,誰就能在超標車換購開始后,對吃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