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提示】非專業攝影師,手機隨拍,拍攝水平一般,搭配照片背后的故事閱讀效果更佳。
與電動車結緣,是各種陰差陽錯的機緣巧合。這一年我更深入地觀察了整個行業,也恰好從一個獨特的角度中,看到和思考了關于電動車,關于電動車產業中的人,以及他們的故事。
電動車禁行 | 拍攝地點:深圳
這是一張令我印象深刻的照片。
路標:禁止電動自行車通行
這應該算不上一條主干道,雙向四車道,有公交車經過;一側是公園、住宅小區和酒店,另一側則是海灘。
道路很干凈,車輛并不多,人行道上偶有來往的游客和散步的市民,這個禁止電動車的路標顯得更加格格不入。
至于為什么禁止電動自行車,我不知道,不過一想到這里是深圳,這個路牌竟感覺和諧了許多。
存量超標車清理 | 拍攝地點:北京
新國標公布后,存量超標車清理就成為了關注的焦點。
北京叫停超標電動車銷售
北京在今年7月份開始,全面開展清理超標車銷售工作,很多經銷商開始降價清庫存,部分廠商則主動配合進行了車輛回收等工作;針對用戶端,3年過渡期逐漸淘汰完成。
北京電動車集中上牌工作也在11月正式開始
不過,目前像北京這樣采取“禁售+過渡”模式的城市并不多,一二線城市只是從用戶端出發,給予時間不等的過渡期,但更多城市(尤其是廣大三四五線城市)并未對此表態。
筆者預測,未來超標車將會以電動摩托車的形式普遍存在于中國的廣袤大地上,至于用戶會不會按規定辦理全套的摩托車手續,多半是不會的。
國標車銷量上升 | 拍攝地點:天津
天津,中國北方最大的自行車和電動車生產基地,2018年天津電動車預計產量1606.8萬輛,占據全國電動車制造的半壁江山。
顧客主動要求購買國標車
天津市從2018年5月份開始針對合規車輛開展免費上牌工作,超標車型同樣設定了3年的過渡期。不少天津市民趁此機會將家中老舊的電動車報廢,替換成了符合國標要求的新車型,從而享受了免費上牌紅利,很多商家也借此機會開展優惠促銷活動。
免費上牌一個月的時間,天津市已經完成了40萬輛以上的上牌工作,上牌率超過20%。由此可見,積極的政策支持配合合理的引導,規范電動車市場并沒有預想中那么難。
非機動車道被占 | 拍攝地點:全國
這里應該用一組圖片來表現,而不是一張。
無路可走的電動自行車
非機動車道被占的問題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既然提倡綠色出行,那就拜托有關部門想想轍,把非機動車道騰出塊地兒,讓騎車人有路可走。
好一個全路段禁止停車,牌子前后一百米路邊停滿了車
順便說一句,別只是立那種禁止停車的牌子,一點兒用都沒有,真的,一點兒用都沒有。
交通意識成型 | 拍攝地點:全國
電動車亂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必要的交通規則意識,但令人興奮的是,在很多城市,良好的交通規則意識正在逐漸成型。
等待綠燈通過的電動車
我們很高興看到,越來越多的電動車開始在路口懂得減速,懂得不去闖紅燈(不過等紅燈時不應停在人行橫道上),懂得行駛在非機動車道上,懂得遵守最起碼的交通規則。
建立起良好的交通規則意識,電動車還會被冠以馬路殺手的稱號嗎?
全面品質升級 | 拍攝地點:南京
2018年,中國電動車產業的品質升級行動正在加速進行中。
整車電路系統防水演示
這張動圖是某品牌電動車防水實測,筆者在今年的南京展會上實拍的。根據宣傳,這款電動車可以實現整車電路系統防水48小時。
2018年多款國產電動車獲得國際認證
這只是中國電動車產業品質升級的一個方面,還有很多方面的升級我們可能無法用圖片的形式進行展示,但去年全年多款車型拿到歐盟e-Mark認證,足以證明我們的電動車是有能力用品質沖擊海外市場的。
車企老板 | 拍攝地點:無錫、常州、上海
作為一個媒體工作者,每年總會有和行業大佬們聊天的機會。
與各大電動車企業大佬們的對話(圖一為大陽電動車總經理周銘)
當然,這一年中我們還采訪過雅迪、小牛、五羊本田、立馬、綠佳、寶島、喜摩等等眾多國內電動車品牌的負責人,很遺憾筆者并未參與全部的采訪工作,所以沒能拿到全部的一手照片。
從大佬們的談笑中,我們幾乎看到了整個兩輪車產業的發展史,盡管充滿了太多的困難與未知,他們更多的是一笑而過。
整個產業沒有因為重重困難而止步不前,相反,從零部件到整車,從摩托車到電動車,從照搬模仿到自主創新,從殺價搶市場到提質贏口碑,其中發展的每一步,都是中國輕工產業自主發展的一個縮影。
太多的不容易,隨著新國標的落地,一切都有了答案,未來,他們仍將繼續前行。
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 拍攝地點:海外
年是國產電動車走向世界的一年,很多海外車展上都看到了國產電動車品牌,一些品牌在海外已經有了自己的門店。
中國電動車品牌集體出海
國產電動車品牌已經把門店都開到海外去了,這可是巴黎的黃金地帶,為了讓門店能和凱旋門同框,也是費了挺大的勁。
中國電動車廠商出海開店
未來出海將成為更多中國電動車廠商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2019年還將會有更多中國品牌出現在海外市場中。
2019,我們再出發
打通阻礙百姓騎行的障礙,逐漸理順騎行中存在的種種矛盾,引導支持民眾以更安全的方式綠色出行,鼓勵國產電動車更多地出海開拓……希望在2019年的回顧中,這些場景能夠更多在筆者日常的照片中出現。
“我們看到,解決中國城市出行最好的手段就是兩輪電動車,那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把這個事情做好呢? ”—— 小牛電動CEO李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