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標電動車規定中,限制了車輛的總體重量(55kg)以及最高速度25km。很多車友都說,電動車限制最大重量55kg,無疑是限制了電池容量,這樣一來,電動車的續航里程變得比較短。
根據小編調查,很多騎電動車的人都說,現階段的新國標電動車續航里程都在20km到30km,單次出行最遠也就是10km左右,來回電動車就沒電了。這樣一來,日常出行變得比較麻煩。
很多車友反應電動車限制了速度,還可以接受。但是續航里程如果限制的太短,還不如騎自行車出門,時刻擔心電動車沒有電。另外,電動車沒電的時候,蹬腳蹬子實在太累人了。
雖然改變不了政策,但是也可以有對策。面對電動車續航里程差,有人提出了開發共享電池,那么這一辦法是否可行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分析一下吧!
共享電池,顧名思義,類似于手機的充電寶一樣。在電動車沒電的時候,有與電動車相匹配的快捷電源,只要把沒電的電池更換下來,換一個新的,這樣一來,電動車就滿電復活了,使用起來也比較方便。
如果長途出行的話,電動車沒電之后,簡易的更換電池就可以解決續航不足的問題,這對于人們的出行來說十分方便。除此之外,電池也方便統一管理,可以統一充電,出問題也可以統一維修,讓廠家統一回收電池,減少污染。
另外,電動車的客戶量還是比較大的,因為國內騎電動車的人不在少數,除了常規家庭之外,還有數以百萬計的外賣小哥,新國標電動車限速限續航里程對他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這一想法應該也會獲得電動車“常客”外賣小哥的支持。
從以上的共享電池的想法來看,還是比較不錯的,對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還可以方便管理,減少電池污染環境的風險。不過小編認為,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是比較難的。
畢竟現階段沒有哪一家企業敢承擔電動車共享電池這一項目,除此之外,國內的電動車目前也很難統一管理,再加上地方政策各有不同,所以實施起來比較麻煩。
除了以上幾個方面,小編認為共享電池也需要單獨的便利站點,用于共享電池的管理、充電和維修。而這樣的便利站點,在國內需要建設很多很多,畢竟是國內騎行電動車的人數量非常多。
便利站點這一設想有些類似于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樁,雖然現在宣傳稱正在大力建設,但是建立大面積的充電樁還是比較難的,投入的資金也是比較大,實施比較困難。
總體來說,電動車共享電池,這個想法是比較不錯的。但是結合目前的國情以及電動車的具體情況,實施起來比較麻煩。
除此之外,電動車共享電池的實施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目前的電動車多種多樣,使用的電池也難以統一標準,開發比較繁瑣和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