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摩托車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獲外觀專利的一個產品。
山崎天鷹車業有限公司車間里,一名工人正在流水線上操作。
有數據顯示,全國踏板式摩托車有五成以上是臺州制造。去年,在經濟大環境復雜的情況下,有些摩托車企業由于資金等問題面臨重組。近日,筆者從兩家踏板式摩托車生產廠家了解到,路橋區摩托車生產商在突破困境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以拓內銷為突破口
迎來轉機
多年的“南征北戰”后,2002年起步于江蘇常州的浙江省山崎天鷹車業有限公司,最終選擇落戶路橋區新橋鎮。幾年發展后,企業年產值已達1億元。
走進“山崎天鷹”的廠門,中見一排排“新鮮出爐”的踏板式摩托車擺放整齊,該公司工作人員笑呵呵地說:“廠房里停不下,暫時放在這兒,待會兒就運走。”正如這名工作人員所說,從廠門口到車間的道路,只留下了一輛汽車可通行的寬度,其他地方都被摩托車占用了。車間里各條生產線開足馬力,一側是工人組裝車輛忙碌的身影,另一側是摩托車檢測時傳來的發動機轟鳴聲。
“以前我們的產品以出口為主,后來轉為內銷。”總經理盛文斌說,公司沒能躲過2008年的那場金融風暴,在烏克蘭虧損了200多萬元,次年開始調整經營策略,逐步將市場轉移回國內,“從目前銷售情況來看,國外的需求量遠不如國內市場。”
盡管當前國內摩托車市場還算可以,但盛文斌認為,優勝劣汰永遠是市場的不二定律。對于摩托車市場而言,在電動自行車和汽車市場的“兩面夾擊”下呈現萎縮狀態,“像我們這樣的企業,算是‘在夾縫中求生存’。”目前臺州全市有近20家摩托車企業,但他預估,再過10年,會淘汰一半以上。這樣的市場現狀,讓盛文斌感到危機四伏,只有不斷尋求突破,才能闖出一條生路。
“首先要創建自己的品牌。”盛文斌于2011年創建了“天鷹”這個品牌,他說,摩托車市場的現狀是供略大于求,以后的發展中,企業要經受得住一波波市場的篩選,最終誰能沉淀下來,靠的就是品牌。
其次,一定要在產品上做足文章,做“人無我有”的產品,做性價比高的產品。“這幾年企業通過整合資源,上到供應商,下到代理商,能保證消費者購買到價廉物美的產品。”盛文斌說。
發動機是摩托車的技術核心,目前,該公司還未能自主研發,所有的發動機均依靠外購,盛文斌買斷了某品牌發動機,“這款發動機性能優良,可以說生產出來的摩托車不比合資品牌的差。”他還計劃,公司將在3年內達到自主研發的目標,讓“品牌戰略”走得更扎實,更穩健。
以質量過硬為鑰匙
打開國際市場
臺州市中能摩托車有限公司在踏板車業界是知名企業,其產量位居全國前五,在臺州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踏板車生產企業。據了解,該公司的踏板車年產量達10萬輛以上,年產值達到5億元。
去“中能”當天,由于該公司要增加月生產量,公司相關負責人正在召開生產會議。筆者首先參觀了該公司的展廳,幾十款造型獨特的摩托車陳列其中,工作人員說,這里的大部分車款是自我研發的,并申請了專利。“我們有專門的設計團隊,每年要求至少出兩項外觀專利的踏板車。”該公司技術副總查曉建拿出產品圖冊介紹。
“臺州有著生產踏板車得天獨厚的條件,比如塑料、模具等配套產業,都相當成熟。”查曉建告訴筆者,正是由于有這樣的環境,臺州的踏板車才能發展得這么好。
與天鷹摩托相反,中能摩托的市場大部分在國外,60%出口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地區,40%為內銷。“我們的產品能夠適應各個市場,主要取決于在歐美市場多年的磨練。”查曉建說,公司早前就進軍了以“高門檻”著稱的歐美市場,“對方要求高,就逼著公司把產品質量搞上去,有了‘第一把關’的嚴,再轉戰于各大市場就輕松了。”查曉建認為,產品質量過硬是中能摩托的主要競爭力之一。
去年,總體來說,摩托車行業的銷量大幅下降,中能也不例外,下降了8%左右。在“下降期”,沒能熬得過去的企業也有一些。為此,該公司及時采取應對措施,調整企業管理制度,平穩度過市場低迷期。
今年,摩托車行業似乎有了些轉機,近幾個月成為中能公司的“產能旺季”,月產量達1萬多臺。在產量漸增的同時,中能公司正在積極研發新能源產品。據資料顯示,中能摩托車自主研發的油電混合車,設有自動轉換裝置,可節能降耗,目前正在測試之中,尚未正式推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