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ohw.cn/file/upload/201505/25/14-13-21-14-1.png)
近日,據五羊-本田高管透露,他們正在計劃“五羊-本田摩二代繼承摩托車事業”相關培訓課程。
敏銳的企業早已嗅到市場的細微變化:銷量持續下滑,摩托行業已從20年前的香餑餑變成了如今的硬骨頭,利潤率低,不受政策、社會關注,缺乏對年輕人吸引力,人員流動小,老齡化日趨嚴重。
尋找摩托接班人的任務,正成為企業、老板們不得不關注的話題。
掌舵者年齡偏大
“我們這個行業,已經很難招到年輕人。”談到摩托接班人的話題,博羅輝達車行的李子建告訴記者。在輝達車行,員工的平均年齡達到了35歲,90后達不到10%.
據不完全統計,在當地從事摩托行業的人群中,修車師傅、銷售員大多數為70后,80后只占了很小的部分,90后更少;當上老板的,60后、70后是絕對的主流。
“維修工、銷售員這兩個崗位的年輕人最難招,工資給不起,年輕人做得不開心,隨時都可能走人。”李子建表示。
在韶關南雄,三好車行的沈華東也遇到類似的問題。在當地,摩托車從業人員平均年齡在35歲,大部分人員都在30歲以上,而老板基本都40歲以上。
不僅是惠州博羅、韶關南雄,南方農村報記者從茂名、肇慶、梅州、河源、惠州等地的摩托商家處了解到,從業人員老齡化已成為普遍現象。
一線銷售人員平均年齡超過30歲,售后平均年齡超過35歲,企業負責人平均年齡甚至超過40歲。
按照品牌劃分,當地銷量相對穩定,并以經營一線品牌為主的經銷商,人員平均年齡最大;銷量偏小,經營三線品牌、雜牌車的經銷商,員工相對更年輕。部分經銷商甚至是夫妻檔。
從業人群相對固化
“現在行業是60、70、80后居多。70、80后的都是有摩托車關系才入行的,基本上沒有平白無故就進入摩托車行業的!”高州某摩托車經銷商表示。
由于新晉人才少,人員流動性小,甚至只出不進,行業圈正呈現出一種相對封閉的狀態。
有經銷商表示,現在摩托車的買賣都是講交情,不熟悉的業務員一般跑不出量,站不住腳。品牌經營也是地區壟斷式,家族企業的模式。
自90年代開始經營一線品牌的商家,如今能堅持下來的,已逐漸成為當地摩托商圈的支柱,在沒有其他品牌崛起,或者強勢資本進入的前提下,其地位難以被撼動,企業員工也相對穩定。
商圈人員的流動性,則主要發生在中下游。
近年來,二線品牌的疲軟,三、四線品牌的價格戰,讓經營這些品牌的經銷商出現了幾波的輪換。老商家不滿低利潤退出市場,原本從事維修服務的新人轉正,開始操作品牌。
一線品牌接班最迫切
“我們這行業,孩子哪愿意干,辛苦,時間長,沒節假日,開檔口的屋租貴,成倍增長,地稅,國稅,電費水費多很多。對摩托事業的繼承,理不了那么多!”對于接班人的話題,茂名某知名品牌的經銷商如是說。
有行業人士認為,摩二代,摩托接班人的難題,原因只有一個。從事摩托車行業的付出與收益已不成正比,不足以吸引現時的年輕人。
假如工作環境好、效益可觀,接班人之憂便可消除。
對于大多數經營一線品牌的經銷商而言,經營相對穩定,利潤也最為豐厚,企業可持續發展空間最大,但同時,企業骨干年齡偏大,掌舵者甚至已達到退休的年齡,其尋找接班人的意愿無疑最為迫切。
摩托接班人話題,是品牌代理的掌舵者們關于未來兒女培養職業選擇的問題,同時也是摩托車行業新生力量的培養與產生的問題。
有行業人士認為,摩托接班人的難題正是行業洗牌前不得不經歷的陣痛,市場以其殘酷的方式對行業進行優勝劣汰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