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生產樂器、音響設備、音效產品的日本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樂器生產廠商,旗下子公司還經營家具設備和摩托車(所以他的標志是三個音叉~)
雅馬哈摩托車的特點:外形銳利時尚、前衛的造型受到年輕用戶的喜愛,與外形相呼應的還有各項新技術及外圍配置。注重運動性能和駕駛樂趣的設計,標榜激情機車精神,令雅馬哈有眾多熱情的擁戴者!(日本機車四大金剛之一)
國內與雅馬哈合作的廠商是株洲雅馬哈和建設雅馬哈,在合作后推出了一系列我們常見的民用機車。
現在我們來介紹一下YAMAHA YZF-R6車型:
R6車型起始于1999年,如果一定要尋找R6的來源,應該是偏向于運動車型的FZR600R系列,從1995年開始出現明顯的運動氣息(下圖)
1999年,YAMAHA 在600CC領域推出了全新設計的、第一代YZF-R6。排量600CC最大馬力120匹,干重169公斤,直列四缸、每缸四氣門、DOHC結構、側邊排氣、前后碟剎、化油器、正置減震、鏈條傳動、壓縮比12.4:1,為運動而生的仿賽車型YZF-R6獲得大量贊譽。(下圖)
2000年,YZF-R6做了板花變動,無性能、外形調整(下圖)
2001年,YZF-R6發動機進行了改進,減重至干重167.5公斤,尾部增加LED分燈設計,為了適配新的尾燈減少了乘客座位下的儲物空間。2001年其他廠商都開始嘗試電噴系統,YZF-R6依然保持化油器(下圖)
2002年,YZF-R6做了板花變動,無其他調整(下圖)
2003年,YZF-R6屬于大改款,使用了全新的車架,在減輕重量的同時還能大幅度提高車架剛性。發動機90%的零件全新設計,并且大量使用鍛造工藝。水箱、轉向幾何、后搖臂、拖拽距、排氣內部材質等都有所變更,并且開始使用38mm電子燃油噴射系統(電噴~)及YISS防盜系統,全車干重減重至162KG。在外觀的區別上,大燈、側板、5副輪轂是最容易區分的標識,2003年還推出了黃黑色的紀念板花~(下圖)
2004年,YZF-R6做了板花變動,無重要調整(下圖)
2005年,YZF-R6迎來了小改款,前減震從正置改為41mm倒置(終于用上倒置減震了),前剎車卡鉗改為放射式,前剎車碟直徑增加,發動機經過調校增加到126匹馬力等,同時推出黃黑色46號紀念板花(羅西~這個車帶有特米排氣,一側是黃色、一側是黑色,早上騎輛黃車走,晚上騎輛黑車回,相當拉風)
2006年,YZF-R6迎來了大改款,改動太多了,源自MOTOGP的YCC-T電子油門控制系統、配合全新設計的進氣系統發動機馬力達到127匹,壓縮比達到12.8:1、Deltabox車架等等。除了性能的改變,外觀的變化更直接,大燈、導流罩、進氣口、排氣都換了,更流線、更性感的造型,讓你一眼就能與2005年的R6做區別,老樣式的側排氣終于換了,更貼近我們現在常見的近年代R6…(下圖)
2007年,YZF-R6做了板花變動,無重要調整(下圖)
2008年,YZF-R6發動機重新調整壓縮比到達13:1創下新高,馬力輸出到達129匹。車架、搖臂、剎車碟、騎行三角都有所變化,在外觀上排氣的形狀改變、進氣口的小燈從梯形變為十字星形狀(下圖)
2009年,YZF-R6做了板花變動,無重要調整(下圖)
2010年,YZF-R6調整了引擎馬力,整體降低到124匹用以提高中段的力量。從外觀上來看,只有排氣更長了,沒有最長只有更長~(下圖)
2011年,YZF-R6做了板花變動,無重要調整(下圖)
2012年,YZF-R6做了板花變動,增加了50周年紅白紀念款板花,無重要調整(下圖)
2013年,YZF-R6做了板花變動,增加了藍色輪轂的配色,無重要調整(下圖)
2014年,YZF-R6做了板花變動,增加藍色輪轂配色,無重要調整(下圖)
縱觀YZF-R6的發展,從1999年誕生到2015年,16年內有3-4次較大改款,對比其他車型,改動較少(可能是R6過于優秀,可能是雅馬哈沒有在R6上發力),從08年到15年沒有實質性的改進,真是傷心啊…還好R6足夠優秀,即使沒有改進依然在600CC級別里面處于不敗之地
R6的特點總體來說是坐高不親人(比R1還高),騎行需要保持高轉速,是一輛600CC排量比較激進的仿賽車型,這些特性決定了R6相對不適合街道騎行使用。但是在賽道上,R6深受喜愛,在騎行技術相同的基礎下,R6功彎更優于R1,即使相差400CC排量,賽道一圈下來未必誰輸誰贏!話說回來R6一直沒有標配鈦尺比較失敗,過于靈活的轉向在出彎時還是會造成晃動啊......
下方是2015年YZF-R6的主要參數及圖賞:(對比2014年,依然是板花變動,無重要調整,桑心啊…)
雅馬哈摩托車的特點:外形銳利時尚、前衛的造型受到年輕用戶的喜愛,與外形相呼應的還有各項新技術及外圍配置。注重運動性能和駕駛樂趣的設計,標榜激情機車精神,令雅馬哈有眾多熱情的擁戴者!(日本機車四大金剛之一)
國內與雅馬哈合作的廠商是株洲雅馬哈和建設雅馬哈,在合作后推出了一系列我們常見的民用機車。
現在我們來介紹一下YAMAHA YZF-R6車型:
R6車型起始于1999年,如果一定要尋找R6的來源,應該是偏向于運動車型的FZR600R系列,從1995年開始出現明顯的運動氣息(下圖)
1999年,YAMAHA 在600CC領域推出了全新設計的、第一代YZF-R6。排量600CC最大馬力120匹,干重169公斤,直列四缸、每缸四氣門、DOHC結構、側邊排氣、前后碟剎、化油器、正置減震、鏈條傳動、壓縮比12.4:1,為運動而生的仿賽車型YZF-R6獲得大量贊譽。(下圖)
2000年,YZF-R6做了板花變動,無性能、外形調整(下圖)
2001年,YZF-R6發動機進行了改進,減重至干重167.5公斤,尾部增加LED分燈設計,為了適配新的尾燈減少了乘客座位下的儲物空間。2001年其他廠商都開始嘗試電噴系統,YZF-R6依然保持化油器(下圖)
2002年,YZF-R6做了板花變動,無其他調整(下圖)
2003年,YZF-R6屬于大改款,使用了全新的車架,在減輕重量的同時還能大幅度提高車架剛性。發動機90%的零件全新設計,并且大量使用鍛造工藝。水箱、轉向幾何、后搖臂、拖拽距、排氣內部材質等都有所變更,并且開始使用38mm電子燃油噴射系統(電噴~)及YISS防盜系統,全車干重減重至162KG。在外觀的區別上,大燈、側板、5副輪轂是最容易區分的標識,2003年還推出了黃黑色的紀念板花~(下圖)
2004年,YZF-R6做了板花變動,無重要調整(下圖)
2005年,YZF-R6迎來了小改款,前減震從正置改為41mm倒置(終于用上倒置減震了),前剎車卡鉗改為放射式,前剎車碟直徑增加,發動機經過調校增加到126匹馬力等,同時推出黃黑色46號紀念板花(羅西~這個車帶有特米排氣,一側是黃色、一側是黑色,早上騎輛黃車走,晚上騎輛黑車回,相當拉風)
2006年,YZF-R6迎來了大改款,改動太多了,源自MOTOGP的YCC-T電子油門控制系統、配合全新設計的進氣系統發動機馬力達到127匹,壓縮比達到12.8:1、Deltabox車架等等。除了性能的改變,外觀的變化更直接,大燈、導流罩、進氣口、排氣都換了,更流線、更性感的造型,讓你一眼就能與2005年的R6做區別,老樣式的側排氣終于換了,更貼近我們現在常見的近年代R6…(下圖)
2007年,YZF-R6做了板花變動,無重要調整(下圖)
2008年,YZF-R6發動機重新調整壓縮比到達13:1創下新高,馬力輸出到達129匹。車架、搖臂、剎車碟、騎行三角都有所變化,在外觀上排氣的形狀改變、進氣口的小燈從梯形變為十字星形狀(下圖)
2009年,YZF-R6做了板花變動,無重要調整(下圖)
2010年,YZF-R6調整了引擎馬力,整體降低到124匹用以提高中段的力量。從外觀上來看,只有排氣更長了,沒有最長只有更長~(下圖)
2011年,YZF-R6做了板花變動,無重要調整(下圖)
2012年,YZF-R6做了板花變動,增加了50周年紅白紀念款板花,無重要調整(下圖)
2013年,YZF-R6做了板花變動,增加了藍色輪轂的配色,無重要調整(下圖)
2014年,YZF-R6做了板花變動,增加藍色輪轂配色,無重要調整(下圖)
縱觀YZF-R6的發展,從1999年誕生到2015年,16年內有3-4次較大改款,對比其他車型,改動較少(可能是R6過于優秀,可能是雅馬哈沒有在R6上發力),從08年到15年沒有實質性的改進,真是傷心啊…還好R6足夠優秀,即使沒有改進依然在600CC級別里面處于不敗之地
R6的特點總體來說是坐高不親人(比R1還高),騎行需要保持高轉速,是一輛600CC排量比較激進的仿賽車型,這些特性決定了R6相對不適合街道騎行使用。但是在賽道上,R6深受喜愛,在騎行技術相同的基礎下,R6功彎更優于R1,即使相差400CC排量,賽道一圈下來未必誰輸誰贏!話說回來R6一直沒有標配鈦尺比較失敗,過于靈活的轉向在出彎時還是會造成晃動啊......
下方是2015年YZF-R6的主要參數及圖賞:(對比2014年,依然是板花變動,無重要調整,桑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