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吉林市發生一起摩托車自焚事件,一男子駕駛無號牌摩托車被交警查扣,該男子趁人不備,點燃摩托車后逃離現場。目前,警方正在尋找摩托車駕駛員。
因“禁摩令”,摩托車駕駛者和交警產生沖突的事件層出不窮,但如此極端的情況,應該是極為罕見的。然而在筆者特意調查后發現,此類事件在過去短短的三年內竟然發生了數十起:縱火人的年齡、身份、籍貫,背景各不相同,唯一相同的是縱火誘因,事前他們都曾被交警例行檢查過。
燒車的人都是什么心態
在各大社交網站上,網友們對“7.23焚燒摩托車”事件的解讀中,關于燒車的原因,有兩種觀點比較普遍。一種觀點從燒車者性格角度分析,燒車者脾氣暴躁,血性剛直,容易在沖動下做出不當舉動;另一種觀點認為,燒車是為了不讓車子扣在有關部門手上,便宜了某些中飽私囊的官員。
第一種性格說法站得住腳,但不適用于每起燒車案。第二種說法卻耐人尋味,燒車者如果真出于這個理由而燒車,那意味著他們對當前的摩托車管理政策有著強烈的不信任感。他們認為從正當渠道,走正當的流程,也無法要回車子,內心的憤怒激化了對執法者的不信任感,進而演化成燒車的極端行為。
現象背后的原因,與全國各地的禁限摩政策有關,也與騎行者自身的素質有關。
大城市禁摩后,絕大部分遵紀守法的公民,會放棄使用摩托車。仍在使用摩托車的,則是忙于生計,法律觀念相對薄弱的群體。
燒自己的車真的沒關系?
在眾多網友評論中,有一種說法是“公民燒自己的私有財產何罪之有”。筆者詢問了專業人士,得知燒車者在公共場所點火焚燒自己駕駛的車輛泄憤,其行為已構成危害公共安全罪。
除放火、決水、爆炸、投毒外,駕車撞人、私設電網、向人群開槍射擊等行為都是危害公共安全。本案中,燒車者在繁華市區放火焚燒自己的摩托車,足以危害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或者大量公私財產的安全。
根據法律規定,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可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死刑。
燒車事件帶給我們的
事件表面看上去已經告一段落了,但關于它的討論仍然持續,這場事件留給我們的,絕不僅僅只是逃逸中的肇事者和焦黑的車骸,更多的是關于公民行為與摩托車騎行理性維權的思考。
從網友的評論中,不難看到一些頗具理性的看法,但也總能發現不少網友的公民意識和法制觀念還很淡薄,為燒車者歡呼喝彩,看熱鬧不嫌事大,將公共場所當成自家的后院子。
他們的心態可以這樣解讀:覺得自己生活在武俠小說里的世界里,官逼民反,民不聊生,需要英雄來拯救民眾。他們無時無刻不在警惕管理者,燒車的這種反抗行為更被視為孤膽英雄的挑戰,發泄了看官們內心的惡勇。
但他們忘記了或者說選擇性地忽視了,如今的世界不是平行武俠世界,燒車者的泄憤也并非英雄的義舉,而那些搖旗吶喊的看官們也只是屏幕背后運指飛快的鍵盤俠而已。
還有部分摩托車友認為,燒車者是在向“禁摩令”宣戰。
在本案中,燒車的誘因恰恰是交警的例行檢查。抵抗理性檢查,就非得以最暴力,最極端的行為嗎?
摩友們或許很委屈,但這份委屈絕不能成為采用極端方式維權的理由。燒車案中,如果油箱爆炸,旁邊剛好有路人經過,施救不及,火勢蔓延,造成的后果都無法想象。已有民眾因為這些事件而對摩托車產生了排斥和抵制,而一些摩友還在網絡上拼命叫喊著“維權有理”,這樣只會更加深大眾對摩托車群體的誤解。
近日,達摩院也曾跟進報道過很多珠三角摩友被扣車后,依法理性維權的新聞。
這些車主理性的維權,贏得了行業內外的肯定。
中國的摩托文化,不是異類文化,不是抗法文化,更不能被異類化,暴力化,對于禁限摩政策,我們要抗議、呼吁,要讓有關部門看到我們的態度,但別忘了,我們愛摩托車的同時,我們也是公民。
因“禁摩令”,摩托車駕駛者和交警產生沖突的事件層出不窮,但如此極端的情況,應該是極為罕見的。然而在筆者特意調查后發現,此類事件在過去短短的三年內竟然發生了數十起:縱火人的年齡、身份、籍貫,背景各不相同,唯一相同的是縱火誘因,事前他們都曾被交警例行檢查過。
燒車的人都是什么心態
在各大社交網站上,網友們對“7.23焚燒摩托車”事件的解讀中,關于燒車的原因,有兩種觀點比較普遍。一種觀點從燒車者性格角度分析,燒車者脾氣暴躁,血性剛直,容易在沖動下做出不當舉動;另一種觀點認為,燒車是為了不讓車子扣在有關部門手上,便宜了某些中飽私囊的官員。
第一種性格說法站得住腳,但不適用于每起燒車案。第二種說法卻耐人尋味,燒車者如果真出于這個理由而燒車,那意味著他們對當前的摩托車管理政策有著強烈的不信任感。他們認為從正當渠道,走正當的流程,也無法要回車子,內心的憤怒激化了對執法者的不信任感,進而演化成燒車的極端行為。
現象背后的原因,與全國各地的禁限摩政策有關,也與騎行者自身的素質有關。
大城市禁摩后,絕大部分遵紀守法的公民,會放棄使用摩托車。仍在使用摩托車的,則是忙于生計,法律觀念相對薄弱的群體。
燒自己的車真的沒關系?
在眾多網友評論中,有一種說法是“公民燒自己的私有財產何罪之有”。筆者詢問了專業人士,得知燒車者在公共場所點火焚燒自己駕駛的車輛泄憤,其行為已構成危害公共安全罪。
除放火、決水、爆炸、投毒外,駕車撞人、私設電網、向人群開槍射擊等行為都是危害公共安全。本案中,燒車者在繁華市區放火焚燒自己的摩托車,足以危害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或者大量公私財產的安全。
根據法律規定,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可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死刑。
燒車事件帶給我們的
事件表面看上去已經告一段落了,但關于它的討論仍然持續,這場事件留給我們的,絕不僅僅只是逃逸中的肇事者和焦黑的車骸,更多的是關于公民行為與摩托車騎行理性維權的思考。
從網友的評論中,不難看到一些頗具理性的看法,但也總能發現不少網友的公民意識和法制觀念還很淡薄,為燒車者歡呼喝彩,看熱鬧不嫌事大,將公共場所當成自家的后院子。
他們的心態可以這樣解讀:覺得自己生活在武俠小說里的世界里,官逼民反,民不聊生,需要英雄來拯救民眾。他們無時無刻不在警惕管理者,燒車的這種反抗行為更被視為孤膽英雄的挑戰,發泄了看官們內心的惡勇。
但他們忘記了或者說選擇性地忽視了,如今的世界不是平行武俠世界,燒車者的泄憤也并非英雄的義舉,而那些搖旗吶喊的看官們也只是屏幕背后運指飛快的鍵盤俠而已。
還有部分摩托車友認為,燒車者是在向“禁摩令”宣戰。
在本案中,燒車的誘因恰恰是交警的例行檢查。抵抗理性檢查,就非得以最暴力,最極端的行為嗎?
摩友們或許很委屈,但這份委屈絕不能成為采用極端方式維權的理由。燒車案中,如果油箱爆炸,旁邊剛好有路人經過,施救不及,火勢蔓延,造成的后果都無法想象。已有民眾因為這些事件而對摩托車產生了排斥和抵制,而一些摩友還在網絡上拼命叫喊著“維權有理”,這樣只會更加深大眾對摩托車群體的誤解。
近日,達摩院也曾跟進報道過很多珠三角摩友被扣車后,依法理性維權的新聞。
這些車主理性的維權,贏得了行業內外的肯定。
中國的摩托文化,不是異類文化,不是抗法文化,更不能被異類化,暴力化,對于禁限摩政策,我們要抗議、呼吁,要讓有關部門看到我們的態度,但別忘了,我們愛摩托車的同時,我們也是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