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2016年對于實體家電真的是無法承受的寒冬了么?
如果是,為什么小米、樂視等互聯網企業強勢殺入電視行業,并早在2015年上半年,就悄然間布局線下,一再進行線下的布局擴張。
如果不是,為什么那么多的業內響當當的企業會折戟沉沙, 從慈溪的寧波寶潔電器、波特爾電器、丹鶴電器到浙江飛龍家電集團破產重整,逼著多方達連鎖“另起爐灶”傷元氣;再到廣州眾信實業,拖累月兔空調市場經營,一個接一個被市場的大潮拍碎在沙灘上?
老朱想說的是:當下的經濟環境是不好,購買力是疲軟,電商是比較兇猛,智能家電、定制家電是來勢洶洶,但這一切,都不是實體家電倒下的理由,如何穿透門店競爭的表層,找到屬于自身的競爭支點,才是2016實體家電突圍的關鍵。
一、我們是否真正理解移動互聯網對實體家電所帶來的影響
一個可悲的事實事:移動互聯網網被絕大多數的企業當做了渠道--銷售渠道,做電商,或者信息渠道,做廣告;而沒有明白移動互聯的發展帶給企業最大的價值,是拉高了消費者的需求期待值。
我們能不能在經營中多一些用心,把產品品質真正提上去呢?
我們能不能在服務中多一些體貼,讓服務體驗更加美好愜意呢?
我們能不能在設計中多一些美學,讓產品感覺更加賞心悅目呢?
記得在一本奇書《西藏生死錄》中曾經有過這樣的表達:你祈求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你相信什么就能實現什么,無論怎樣,你都是對的。
對于所有中國企業家而言,與其在對不可預知的未來中惶惶不可終日,還不如集中所有資源和能力去思考如何對產品的經營、對自己的事業在細節之處用心。因為你總不能幻想不把消費者當回事,卻讓消費者對你死心塌地!
二、是否有真正思考過影響實體店業績的路徑元素
通俗來講,影響實體店業績的路徑元素,第一就是到店率,人氣不旺,任你是顧客殺手也沒招。第二是轉化率,來了有多少人真正的成交購買。第三是復購率,有多少顧客買了再買。第四是轉介率,有多少顧客愿意幫你推薦給他的朋友。
到店率是給顧客一個到店的理由:為什么要去你家的店看看?
常規的做法有:活動吸引,爆款吸引,門店路演等;
活動吸引:一家專賣店的老板總結了引客的18個招數,包括電動車秀、免費試駕、巡回展銷、電動車賽、景點租車、第一報道、贊助新聞、軟性文章、橫幅大戰、團體介紹、網上宣傳、安全講座、以租帶銷、用戶服務、以舊換新、來店就送。總之:用盡全身解數,總有一招可以換你嫣然一笑回頭光顧。
爆款吸引:爆款由來于電商的淘寶,其實用在門店對顧客的吸引上,此策略也非常合適,爆款無意就是一個超級無敵大的誘餌,比方在在活動期間,拿出某一兩款產品,用超低價讓顧客無法拒絕,進而來電實現關聯銷售等。
門店路演:商超類門店很擅長用此道;某周末,在濟南的丁豪廣場閑逛,看到一家專門銷售魔術道具的店鋪,老板正在用道具表演魔術,而且號稱免費教學。一個個的小孩子拉住家長不讓走,興高采烈的進去學了幾招,然后纏著家長買了剛學會的那些魔術道具,心滿意足的離開了。
道理就是:以產品為道具,以服務為舞臺,為顧客呈現一出精彩的好戲,戲夠精彩,你的生意也就有戲了。
要明白:每家店的情況各異,行業不同、地段不同等等,案例只是提供啟發,而不是解藥。
轉化率、復夠率、轉介率都可以歸納到整個門店的服務系統。
一說到服務系統就聯想到,一句喊的耳朵都磨出繭子的口號“以消費者為中心”;之所以說是個口號,是因為在家店業基本還停留在喊喊而已的階段,只是為了證明自己也同意這個觀點,不顯得落伍而已。真正去踏踏實實了解消費者需求、趨勢、文化的不多。對于服務深度的理解和執行,正在成為決定門店轉換率、復夠率、轉介率的關鍵環節。
在服務這方面,”電化山口“的案例老朱以前也在淘寶大學的課堂上講過,位于日本東京都町田市的電化山口銷售店(以下簡稱“電化山口店”),就是這樣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家電社區小店 ,月均銷售額高達1億日元(約合500萬元人民幣),成立16年間,連續15年保持盈利,還是高達35%的高盈利,連海爾都敬佩不已,請來傳道解惑。
它為什么這么牛?牛就牛在他獨樹一幟提供超出顧客預期的服務,在“電化山口”創辦人山口勉看來,服務可以分為表層與深層,前者指與產品相關的銷售、修理等服務,后者則涵蓋幫顧客解決困難等“分外”服務。“電化山口”不僅向顧客提供優質維修服務(表層服務),還幫顧客把玄關的鞋子擺放整齊、修剪樹枝、修理大門、清掃雨水管,甚至應顧客要求搬動櫥柜和衣柜……在額外獲得這些深層服務后,顧客更愿意在“電化山口”修理和購置家電,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一生懸命為客戶著想,才能真正感動客戶。把客戶當親人,無欲無求的徹底服務使客戶感到,這就是“即使稍貴一點也要從電化山口店購買”的真諦。
要堅信:逆市飛揚的企業都是相似的,掙扎中的企業則各有各的原因。再蕭殺的寒冬,也有怒放的梅花獨享這份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