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看完覺得這部電影真的大贊,折射人類社會存在的問題。動物城里不同體型的動物,享有不同的出行通道,小編看后只能說:太有愛了!
為不同體型動物設置不同大小的門
為上班方便,不同體型的動物有不同的交通道。
河馬從水路來,有特制的風干機
小倉鼠則打著領帶穿著西裝,直接從管道里傳送出來
事實上這部電影給政府官員以及城市規劃者補了一節課,結合最近深圳“禁摩限電”話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城市的發展也面臨忽視弱勢群體的利益情況,比如老人過馬路時綠燈間不夠;沒有足夠的公共哺乳室;老人小孩不敢早高峰坐地鐵,但是他們也有這個需要。
這張圖小編不想評論
早晚高峰你讓小孩老人怎么乘地鐵?
迪士尼《瘋狂動物城》在電影中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的表達了這樣的城市發展理念,城市發展要顧及不同社會群體的需要。公共交通中“公共”百度百科的意思是:公共,公為平均,共為合力。合起來的意思是:共同進行平均分配。公共,指公有的,公用的,大家的。語出《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各種公共交通以及公共資源的發展都應考慮特殊群體的利益。所謂共和,是避免多數人對少數人的暴政,。最近比較熱的話題是深圳“禁摩限電”整治行動,北京又實施“限電”,對10條道路電動自行二輪車禁行 。小編想問電動車最近是攤上大事了么?
(2016年04月05日,廣東省深圳市,攝影師實拍廣東深圳市南頭檢查站旁邊扣車場,橋上向下望去,車輛堆積場面壯觀。圖片來源:星光/視覺中國)
深圳市交通局也坦陳,對快遞、送水、燃氣等5萬輛左右的電動車進行特殊管理,也就是說,這5萬輛電動車可以堂而皇之地行駛,既然對如此五萬輛可以進行特殊管理,為什么對普普通通居民的電動車、摩托車不可以管理?
電影《瘋狂動物城》中針對不同動物而開發不同的交通工具,保障不同動物的需要,是一個和諧社會該有的文明。中國居民還沒富裕到每家每戶都可以買得起小汽車的程度,據統計2015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2.79億 平均每百戶有31輛私家車,也就是說大約100戶中有近70戶是沒有汽車的,這也是電動車、摩托車在中國如此之多的原因之一。電動車和摩托車使用方便,價格低、速度快,利于出行,自然被普通大眾接受,成為短途出行的交通工具。
不可否認,電動車、摩托車在路上隨意行駛,不遵守交通規則,對交通管理造成極大的妨礙,也因此發生過交通事故,但是“禁摩限電”是用一個錯誤的辦法去解決另一個錯誤。解決電動車和摩托車不遵守交通秩序的問題,其最好的辦法還是加強管理。
海峽對面的臺灣也是個車山車海的地方,當然這車也是在說電動車和摩托車,不止在鄉下是如此,就算在臺灣最繁華的三個大都市臺北、臺中、高雄更是如此。街上停滿了摩托,甚至到了令人寸步難行的地步。有圖為證:
但是臺灣從來沒有“禁電禁摩”,臺灣通過以疏代堵,加強基礎設施配套輔以獎懲制度規范臺灣摩托車電動車行駛。
臺北的汽車保有量很大,不但沒有強行禁摩,還在各個路段劃出摩托車停車位,供騎摩托車出行的人們停車。顯然,臺灣治理摩托車的政策是比較人性化的“疏”,而不是大陸簡單的“堵”。
面對上千萬輛機車可能帶來的交通安全問題,臺灣也制定了很嚴格的“法規”:輕型機車載人要罰錢,騎車不戴頭盔要罰2000元新臺幣 (相當于400多元人民幣)。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相關“法律”也在與時俱進,最新一條關于機車安全的“法規”是:騎車用手機,罰款1000元新臺幣。
再回到解決大陸電動車和摩托車的管理問題,管理的重點是加強對電動車、摩托車的身份識別。據交通部門一位人士介紹,電動自行車沒有登記牌證的管理,就難以實現有效的約束。深圳市早些時候就在禁止摩托車行駛,現在在龍崗沙、井松崗等地,摩托車仍成群結隊,屢禁不止。相關部門不該反思么?有機動車管理局,為什么不可以設立非機動車管理局?將所有符合條件的非機動車都像機動車一樣登記牌照,政府和電動車、摩托車經銷商以及生產商合作,在源頭上加強對非機動車的管控。
深圳多年的實踐證明:摩托車、電動車只能“疏”不能“堵”。深圳的“堵”犧牲了部分人的利益,卻沒解決實質問題。《瘋狂動物城》里存在著適合不同動物的交通工具,符合動物城所有動物的利益。當我們強調要依法行政、建構文明社會時,是否忘了法律要優先照顧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呢?小編在這不求做到優先照顧,但求不忽視弱勢群體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