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真正的好車在骨子里無論是專業了得、還是品牌過硬,只要是能夠禁得起時間的考驗,能夠優先保護消費者的生命,這才應該成為市場長久追捧的對象。而那些形式上一套、骨子里又是另一套的制造,縱然偽裝的再好,也是無濟于事的。
應該說,摩托車是靠速度給人以便利、靠技術能力給人以安全的,如果違背了這兩點,再豪華與舒適的車,一點意義都沒有!摩托車工業已經發展了一百多年,后發企業也有了三十多年的制造經驗,還在制造不安全的車無異于圖財害命。為此,摩托車企業之間的競爭,就應該從所謂的形式之爭、轉變成確保安全前提下的內容之中,這才是比什么都重要的。而這種競爭層面的轉變,對國內摩托車企業的技術提升尤為重要!
從一些企業現實的想法與做法來看,瞄著國際先進品牌進行制造,這本身是無可厚非的。但只追求產品中的表面,而沒有從內容上不斷的改善,這才是違背摩托車行業發展規律的。像單純的依靠照抄表面來創品牌無疑是企業的短視做法,一些山寨摩企的做法,或許很容易被理性消費所拆穿,但那些在新制造方面吃老本的企業,確很容易迷惑普通的消費者。圍繞著摩托車的安全問題,不僅需要管理的標準與準入門檻的不斷提升、還需要企業的自律以及消費者養成針對安全的消費觀念!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國內摩托車制造的核心技術水平取得長足的進步。
山寨現象的頻發,在很大程度上不斷腐蝕著國內摩企注重產品技術與質量的信念與環境。一些山寨車,為了博眼球往往忽略制造安全這一基礎性的底線。這就在推新車上,只是尋求造型上的嘩眾取寵,而絲毫不顧忌消費者的感受怎樣。
所以,圍繞著摩托車消費中的安全問題,僅靠消費者自己的辨別能力,顯然是無法對付某些企業的不良制造的。這就需要在競爭中,創造以品質與安全為首的競爭環境,不斷的提升安全標準與競爭門檻,并有機的杜絕地方保護的狹義思維,無論是企業、管理者還是消費者都要更加關注技術與安全等實實在在的內容。否則,只追求表面的短視做法,不僅會讓摩托車企業和品牌不能長久,對消費者也是不負責任的,對中國摩托車工業的長遠發展更是極其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