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安全環保大檢查,原材料價格暴漲、廠家被關停整治,緊接著出現了倒閉潮、賣廠潮和并購潮!摩托車企業雖沒有出現如此的慘狀,但是摩托車中小企業過得還好嗎?
在環保高壓下,如今的市場是這樣的!
第一天
客戶:你家貨價格高了!
我:……
第二天
客戶:給我留些吧!
我:對不起,漲價了!
客戶:不要了。
第三天
客戶:還能便宜嗎?
我:不好意思,又漲了!
客戶:又漲了?那算了吧!
一周后
客戶:定!我現在就定!現在就打款!!
我:不好意思,廠停了,貨沒了!
段子手總是能以最快的速度概括出大家的現狀,剛開始你拒絕漲價不訂貨,當你發現有錢都買不到貨的時候,你終于明白,這一次即使死傷一大片,國家也再也無法接受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生產了,一次安全環保大檢查引發的“死亡危機”,足以看出中國低端制造業繼續已久的弊病,以及無數中小企業的脆弱。
1、環保部、安監總局“聯合”出手,下半年行業洗牌加劇
此時環保部、安監總局紛紛出手行動,零容忍展開治理工作。業內人士表示2017年下半年致使的漲價因素不止原材料價格暴漲及漲價潮,還有可能關閉大量工廠,讓你有錢買不到貨。今年下半年將是摩托車、電動車行業洗牌最殘酷的半年。
2、企業有單不敢接
去年11月起,受環保考驗和原材料價格上漲雙重打擊,摩托車企業用于環保設施改造、包裝、運輸等方面的費用節節上升。雖然現在包裝和運輸不是主要問題,但源于環保督察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等方面的壓力依然未減,對生產企業來說,真是“不漲是人情,漲也是道理”。
新一輪的漲價潮,一線企業也不可避免,最新發布的各企業半年報中均有提到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對企業業績影響。但一線企業有品牌溢價,小幅度的價格上漲消費者還可以接受。三四線小企業品牌知名度不高,不提升價值的漲價無疑是自掘墳墓。
從去年末漲價開始,眾多企業堅持了半年多的漲價風波尚未平息,如今又有環保和安監兩把利劍懸掛頭頂,讓三四線小企業更是難受其重。再這樣的情況下,誰也不敢保證自己的供貨渠道是否依然穩固,一旦供貨商倒下,那么整車企業就不可避免的受到牽連。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可能犯愁的不是無單可接,而是有單不敢接。
中國制造業技術水平不能夠適應新的形勢,這是行業達成的一致共識,企業的差異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強,使得不少摩托車中小企業目前處于經營困難的狀態。在這種境遇下,再遇到如流感一般的各項成本漲價來襲,恐怕有些企業真的是要的一場重感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