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拓展兩條邏輯線交織
黃經雨說,十九大勝利召開之后,隆鑫通用討論后認為,先進的制造業關鍵是要回歸本源,使行業和企業進入內生增長狀態中,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協同,實現企業的可持續增長。通過梳理,隆鑫通用發現,企業發展思路符合十九大的大方向。
查閱公開信息可知,隆鑫通用的主營業務屬于機械制造行業,現有主營業務包括發動機、摩托車、發電機組、四輪低速電動車、汽車零部件等業務。近年來,公司通過合資合作和對外并購,已經涉足無人直升機和通用航空活塞式發動機等業務領域。
而公司的業務線拓展過程,則是通過產業、產品兩條邏輯線交織進行,從而推動企業在產業及產品升級上不斷躍上新的高度。
“公司這幾年注重以清潔動力緊相關產業領域的產業升級,除了鞏固細分行業龍頭的位置之外,積極推進“一體兩翼”的發展戰略。對于隆鑫通用而言,產業升級并不是簡單的做加法,而是以滿足市場需要為前提,以技術創新和產品迭代為手段來逐步實現產業升級的。”黃經雨說,公司產業升級主要圍繞核心技術和產品進行,沒有盲目的跨界,始終圍繞制造業進行研發、投入、并購,從發動機到摩托車整車制造,再到發展低速電動四輪車,堅持的都是緊相關性的發展原則。
“這也是貼合市場的需要,對產品升級的過程,以低速電動四輪車為例,它本身就是摩托車國內市場升級產品,可以滿足廣大農村和三四線城市用戶的短距離出行需要,在此基礎上,公司又開發了新能源電動物流車,并制定了申報商用車資質的發展路徑,以滿足大中城市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需求。這種產品升級是從產業邏輯上進行的。”
此外,隆鑫通用的發展還兼顧著產品邏輯。“通過對摩托車發動機產品的升級,我們將產品拓展至非道路發動機行業,為剪草機、掃雪機、清洗機提供動力產品,在歐美發達市場上實現中國產品對國外產品的替代,滿足國外終端產品制造商的需求,這部分業務發展較好,目前規模突破150萬臺。通機發動機產品成熟之后,我們又將業務延伸至終端產品,生產了家用小型發電機組,這一產品主要出口國外,并通過并購向上升級至面向機構用戶的大型發電機組,目前在這一細分領域,我們處在行業前列。”
從摩托車發動機拓展至非道路發動機產品后,產品線的升級觸角自然跨至了活塞式通航發動機上。基于這種考慮,隆鑫通用的經營業務跨入了無人機領域。“自主創新不是憑空積累,要有產業的基礎。我們的升級是通過不斷迭代實現的,且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做后盾。”
黃經雨解釋,“隆鑫通用的發展要堅持一個原則,即市場需求是剛性的、產品技術是相對比較成熟的、和現有資源有嫁接性,最終實現以現有業務為基礎,“新能源機車+汽車零部件”以及“航空發動機+無人機”為兩大主線的‘一體兩翼’發展戰略”。
無人機要做大田作業領航者
在隆鑫通用“一體兩翼”發展戰略中,無人機市場的拓展最受關注。
黃經雨還記得,隆鑫通用的無人機在新疆作業的過程中,曾經出現了當地棉農天不亮就跑到機庫來堵門的現象。“一定要讓我們去他家的田里作業。就是因為農戶發現我們的無人機的作業效果相比其他產品要好,所以農戶寧可排隊等著,也一定要用我們的無人機來作業。”
“農業現代化首先要產業化,作業手段要完備,目前看來,農業空中機械化覆蓋率遠遠低于地面農業機械化覆蓋率,市場有剛性需求,通過和清華大學的合作,隆鑫通用的無人機擁有‘清華的大腦和翅膀,隆鑫的心臟’,自主知識產權為產品的產業化提供了基礎。而通過今年大田作業的數據收集、分析,我們對一些大品類農產品的空中作業也積累了經驗。不同作業區域的風量大小、干旱程度、不同作物的作業高度、農藥霧滴大小如何配置,這些事情在實驗室中難以知道。”
黃經雨稱,發展先進制造業就是在了解市場需求的前提下,通過“技術引領、成本領先、全球嫁動”,有能力去配置資源,以最快的效率把產品推向市場。“通過和農戶的溝通,了解了他們的需求之后,我們正在進行產品的優化和迭代工作,為明年規模化植保作業提供保障。最終,隆鑫通用的植保無人機業務的發展目標就是要成為大田作業領域的領航者。”
當然,在實現這些目標的過程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不可或缺,而多年的經驗讓隆鑫通用發現,利用黨建工作來指導人才培養,是個“妙招兒”。
隆鑫通用在日常管理中,使用兩個機制保證公司的良性運轉。“目標責任制和團隊人才培養,前者注重目標和效率,后者則是前者的保障。在實踐中我們發現,黨建工作指導團隊建設是非常有效的辦法。團隊建設中,個性差異化突出,而通過黨支部這條線,通過黨員領導干部的帶頭作用,使團隊能夠融合,關鍵骨干的個性和共性可以平衡。”黃經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