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揭曉下標題問句的答案:不適合!
高性能街胎與賽車胎分別
當提到賽車輪胎,好多人只知道有一種叫“光頭胎”;事實上,除了無排水紋路的光頭胎外,部分賽道專用的賽車胎也有排水紋,但鑒于這類輪胎需要高溫才能發揮抓地力,所以不適宜在街道行駛,否則胎溫不足,增加摔車風險。
至于賽車輪胎的工作溫度是多少呢?以出場前使用胎氈「暖胎」為例,一般使用約80度,落場后經過激烈磨擦后,胎溫更超過100度。除非是角斗場-澳門格蘭披治或曼島TT,否則即使在夏天以較激烈駕駛方式,街道上的胎溫都難以超過60度。換句話說,如果在街道使用賽車胎,基本上長時間在胎溫不足下行駛,只是徒增過彎甩尾的風險。再者賽車胎是借著高速“熔”化換取強勁抓地力,所以損蝕速度很快,售價也較街道胎昂貴。
由于高性能街胎針對日常行駛,故此無需高溫便發揮咬地力,并可兼顧干、濕地駕駛,耐用度比賽車胎更長更經濟。
●賽車胎與街道胎的制造理念及使用方法南轅北轍:賽車胎要求高溫才進入工作溫度,以全長4.3公里的珠海賽道為例,一般只能夠維持20-30圈(視乎駕駛方法),壽命十分短暫,之后便棄用,而每次出場前必須以約80度「暖胎」,這個溫度在街道上行駛是無法達到。要是賽車胎反覆使用,并經過又冷又熱氣溫,即使「暖胎」后的抓地力逐漸下降;故此在街道上使用賽車胎會增加滑胎風險,尤其是冬天及車輛擺放長時間后再使用。而高性能街胎則無須太高溫便發揮抓地力,耐用度也較賽車胎好,并可兼顧濕地行駛。
原廠配胎與市售輪胎的區別
以此同時,即使同一型號的輪胎,原廠車胎與市售輪胎還是有區別的!而且制造物料有著很大的分別。以BRIDGESTONE S21高性能街胎為例,市售輪胎比原車輪胎有更好性能。
原裝車胎與市售車胎分別以BRIDGESTONE S21高性能街胎為例
事實上,嚴厲的環保法除了限制廢氣中有害物質排出大氣外,還要求摩托車的部件,包括輪胎等有更高耐用度,減低浪費。簡單來說,采用較硬物質制造的輪胎有更佳的抗磨性能,變相更耐用,但咬地力相對低;相反,較軟物質制造的輪胎有更佳抓地力,但耐用度相對低一點。
車廠為了讓新車通過法規,達到更耐用的標準,所以向車廠提供的輪胎采用較硬的物料制造;以BRIDGESTONE S21的后胎為例,隨新車配置的輪胎由胎中至胎邊緣都只使用一種物料制造,但市售S21卻完全相反,采用名為5段物料制造技術,胎中、胎肩及胎邊緣采同不同物料制造,以達至耐用及盡快進入工作溫度發揮過彎抓地力的需要。
●市售BRIDGESTONE S21的前胎采用3段胎質制造,后胎則采用5段,目的是兼顧日常耐用度及過彎抓地力,但原車輪胎(以新款YAMAHA YZF-R6為例)只采用一種料物制造,雖然有更高耐用度,但整體性能不及市售版本,而跟車輪胎及市售輪胎由不同部門生產。
●新款YAMAMA YZF-R6配備BRIDGESTONE S21,但制造商考慮到更高耐用度,因此制造物料有別市售版本。
●BRIDGESTONE在2016年選擇在阿布扎比F1賽道發布S21高性能街胎
BRIDGESTONE S21技術介紹
●BRIDGESTONE S21定位是跑車街胎
●以海洋(Sea)比喻胎紋,以土地(Land)比喻胎面各占的比例,一般來說海洋(Sea-胎紋)占較高百分比,表示輪胎擁有更大面積胎紋,優點是有更佳排水效果,在濕地有更好抓地力,可減低發生水漂的機會,胎面與路面磨擦阻力較低,在松軟路面有較佳抓地力。
●相反,土地(Land-胎面)的比例越高,胎面與路面接觸面積更多,優點是有更佳干地抓地力、較耐用及產生較少噪音等等,而廠方制作比較舊款S21 EVO與新款S21的海洋/土地比例圖表給騎士參考。
●圖左是S20 EVO與S21前胎的海洋/土地比例圖表,由輪胎中間位置至胎肩的胎紋/胎面比率有十分明顯改變。S21前胎中央位置擁有比S20 EVO更高排水胎紋比率,而用作攻彎的胎側及胎肩的胎面面積,S21明顯比S20EVO增加,加上採用更咬地新制造物料及更靈敏新胎型,印證部份車手說S21前胎的咬地力有顯著進步。
●圖右顯示新制造物料增加咬地力的原因
●共10種尺寸的S21,適合多款車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