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除了摩托車產銷在6月份迎來增長之外,目前國內排名前十位的摩托車生產企業的格局也在改變。根據數據顯示:大長江在2019年上半年銷量為95.63萬輛,仍然牢牢占據行業第一的位置。隆鑫則以53.18萬輛的銷量,位居行業第二位。而在2018年度以99.81萬輛銷量排在行業第三位的力帆,在2019年上半年則掉了行業第五位,被銀翔與宗申所超越。除此之外,在2018年位居行業第十位的錢江股份,此次則掉出了行業前十,被浙江綠源所取代。
眾所周知,在此前幾年里,力帆摩托一直牢牢占據著行業前三的位置。而在2019年上半年,銀翔與宗申則增速明顯,力帆摩托業績乏力,在銷量上已被銀翔與力帆超越。從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銀翔摩托更是一舉擠進了行業前三,成為我國摩托車行業里的黑馬。
作為重慶摩幫中的一員,銀翔與大部分重慶摩托車生產企業一樣,也是從摩托車零配件起家的。銀翔集團的創始人為1972年出生的龍富勇,相較于1938年出生的尹明善與1952年出生的左宗申,他都算是后輩,不過在重慶摩幫中,龍富勇卻一直扮演著行業黑馬的角色。
龍富勇在十幾歲時便開始下海經商,最早通過做運輸與貿易起家。在1993年,龍富勇開始進入摩托車生產行業,主要是做摩托車的配件生產。1997年,龍富勇買下了一家瀕臨破產的摩托車發動機廠,正式進入摩托車整車生產行業。也正是從1997年開始,重慶摩托車生產企業迎來了一個“黃金十年”。在這期間,重慶先后崛起了力帆、宗申、隆鑫、銀翔、鑫源、銀鋼、恒盛、精通等十余家摩托車企。
在重慶十余家摩托車企激烈競爭的環境下,龍富勇另辟蹊徑,除了“銀翔”這一品牌之外,還打造了“先風”、“驥達”、“吉爾姆”等多個摩托車品牌,旗下的品牌在重慶眾多摩托車企中首屈一指。也正是憑借著多品牌戰略,銀翔摩托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了下來。
到2000年后,國內摩托車生產企業紛紛尋求與外資企業合作,比如宗申與意大利摩托車企比亞喬進行合資,隆鑫與寶馬進行合資,而銀翔則選擇了與韓國第一摩托車品牌曉星進行合資。此后,在2007年,銀翔又與美國機械巨頭科勒共同成立合資公司,所生產的產品全部出口到美國。
與外資企業進行合資,一定程度上提升本土摩托車企業的技術儲備,并幫助其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從目前國內摩托車銷量排行前十的企業來看,大部分都有過與外企合資的經歷。除此之外,與外企進行合資,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打開海外市場,尤其是前些年受“禁摩令”的影響,國內摩托車需求下滑,出口便成為公司業績的增長點。近些年來,銀翔已經在緬甸、老撾、越南、印尼等地投建了分廠,在東南亞摩托車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到目前,銀翔在國內擁有摩托車生產線24條,摩托車年生產能力150萬臺,發動機年產能25萬臺,通機年產能80萬臺。在海外,銀翔則擁有4個生產基地,順利打開了東南亞、西歐、南美、非洲、北美、中東等地的市場,其出口量也一直位居行業前列。不管是國內銷量,還是出口量,銀翔多年來一直都穩居行業前十,而此次一舉超越力帆,成為行業第三位,算是意料之外,但是也在情理之中。
就目前國內的摩托車行業格局而言,除了大長江一騎絕塵之外,行業第二到第五差距都不算大。而隨著各地逐漸解除“禁摩令”,或許會讓已經穩定的國內摩托車行業格局有著新的變化,比如浙江綠源的上位與錢江摩托掉出行業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