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梧州市交警支隊統計,2013年桂粵兩地的“摩托大軍”曾達到高峰值30萬輛之多。今年春運,摩托大軍的數量預計降至3萬輛左右。7年間,“摩托大軍”銳減至高峰時期的10%。(1月21日《工人日報》)
廣西歷來是勞務輸出大省,每年赴粵務工人員達700萬。在二十幾年前,當時全國交通設施尚未完善,公路、鐵路等交通方式運能還不能很好地滿足老百姓返鄉出行需求,“一票難求”的現象非常突出。但“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是全體炎黃子孫的共同心愿。買不到車票的在外務工人群,為了能夠回老家過年,與闊別一年之久的家人團聚,不顧路途遙遠,頂著刺骨寒風,選擇結伴騎摩托車返鄉,終于匯集成了返鄉過年的“摩托大軍”,成為我國南方地區特有的春運圖景,引起全社會的關注。據廣東省交通部門統計,高峰時返回各省區的“摩托大軍”規模超過100萬人。
但是,短短二十幾年間,桂粵之間的“摩托大軍”由高峰值的30萬多輛,銳減到如今的3萬輛左右,只剩下不到高峰期的10%。曾經浩浩蕩蕩的“摩托大軍”,逐漸淡出春運,相信過不了幾年,“摩托大軍”這種特有的春運圖景將成為歷史。
“摩托大軍”的銳減乃至消失,歸根結底不是外出務工人員“恐歸”,而是隨著我國進入汽車時代和高鐵時代,以及不斷織密的高速公路網,幾百萬在廣東務工的人員返鄉過年有了更多的出行選擇。
一方面,隨著私家車的普及和高速公路、農村公路等基礎設施的完善,以及春節期間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費政策的實施,越來越多在廣東務工人員,憑著自己的努力,經濟收日益增長,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原先的摩托車已經由私家轎車替代,從而導致公路上轎車增多,摩托減少。另一方面,隨著高鐵網覆蓋越來越多城市,鐵路出行“一票難求”局面正在緩解,特別是聯通桂粵兩省區的南廣線、貴廣線全線開通運營,越來越多的在廣東務工的“摩托大軍”可以乘坐高鐵返鄉過年,這比起昔日駕駛摩托返鄉更加方便、快捷、安全。
可見,“摩托大軍”銳減是一種可喜的變化,不僅見證了中國春運變遷史,而且是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總之,“摩托大軍”銳減,年味沒有改變,改變的只是返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