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讀出來的還是唱出來的?
沒想到的是,現在心愛的小摩托不僅貴,
而且賣到脫銷,不是你想買就能買!
摩托車迎來第二春
曾幾何時,家里有一輛摩托車,不僅當做自己的心肝寶貝,而且也是整個村子最靚的風景。
90年代初,中國民用摩托車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力帆、宗申、隆鑫等新生力量遍地開花。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間,中國摩托車年銷量從不足300萬輛快速攀升至2500萬輛上方。
隨著禁行措施的出臺以及汽車工業的發展,在2011年全國銷量達到2692萬輛之后,摩托車銷量一路走低,到2017年一度跌破1500萬輛。
因此,摩托車也被打上夕陽產業的烙印。
然而,最近摩托車火了。
數據顯示,今年6-8月國內摩托車銷量逆勢實現正增長,1-7月進口摩托車的銷量同比增長更是超過80%。據央視報道,很多品牌專賣店5月開始就處于缺貨模式,訂貨周期普遍在一個半月以上。
在北京,有連鎖駕校一下午就有上千人報考摩托車駕照,部分駕校學摩托車駕照排隊至少3個月,而學汽車駕照只需要40天。
在南京,摩托車牌照價格已經在14萬左右。今年5月以來,能夠在南京全城行駛的摩托車牌照從年初的6萬多飆升至10萬左右,而近期交易價格普遍在13萬以上。
沉寂多年的摩托車市場,一夜之間舊貌換新顏。賣爆的摩托車,迎來第二春。
汽車與摩托車的蹺蹺板
實際上,摩托車銷售數據的轉折點在2018年就出現了。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摩托車銷量再次回升到1500萬輛以上,摩托車行業在連續下滑7年后實現小幅反彈。2019年全國摩托車銷量接近1700萬輛,連續兩年實現正增長。2020年,國內摩托車銷量在疫情影響下也已經實現正增長。
在摩托車進入第二春的同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汽車市場在連續28年正增長之后,銷量在2018年出現同比下滑。
同時,公安部交管局數據顯示,2020年汽車新注冊登記同比減少200萬輛,而摩托車同比增加88.5萬輛。
一個見頂的同時另一個探底,難道是摩托車與汽車的蹺蹺板效應?
關于汽車銷量下滑有如下原因,中國汽車保有量突飛猛進,可能進入存量緩沖期;主要城市汽車限行愈發嚴格,部分需求被壓制;城市交通擁堵不堪成為日常,汽車帶來的便利度邊際減弱等。
而摩托車的爆發,首先是2010年左右高峰期的車輛進入新一輪更新周期,帶來增量的上升。其次部分“禁摩”城市開始放松相關政策,一些專家學者也在呼吁摩托車行業不能一禁了之。最后國外摩托文化、賽車文化的滲透,部分人對摩托車有更多的認同感。
由此看來,汽車與摩托車可能不再是簡單的替代關系,而是兩條并行的跑道。
不再是熟悉的摩托車
汽車還是汽車,但摩托不再是年少時坐在爸爸背后的那輛了。終于攢了5000塊錢,興高采烈地跑去買摩托車,結果發現連零頭都不夠。
據說這是某網友的親身經歷。
摩托車市場煥發第二春,發生了明顯變化。第一,摩托車作為交通運輸工具的功能慢慢被邊緣化,休閑娛樂需求快速增長。越來越多人將騎摩托作為一種放松的方式,參加俱樂部、短途旅行兜風等需求與日俱增,而傳統的通勤和運輸需求逐步消失。
數據顯示,有超過一半的摩托車購買者集中在40周歲以下,26-35歲機動車駕駛員總數占比也高達34.1%。80、90后新一代年輕人追求個性、時尚的消費觀念,成為摩托車市場爆發的主因。
第二,當前摩托車消費以順應消費升級的中大型高端車為主。火爆的摩托車市場中,大排量成為領頭羊,2019年國內250ML以上大排量市場同比增長超過66%。
此外,寶馬、本田、哈雷等高端進口品牌在國內銷量紛紛大漲,寶馬二季度在國內銷量同比增長38%,截止7月進口本田摩托車已經超越去年總和。
調查顯示國外知名品牌摩托車售價基本在七八萬到幾十萬不等。目前國內廠商新款車型基本都集中在大排量車型,售價普遍在2萬元以上;即使過去僅賣四五千元的通路車型,也在逐步升級邁向萬元以上。
所以,摩托車不僅僅是便利的交通工具,而且正成為追求品質生活的載體。
消費升級了
此前有人說買不起汽車才去買摩托車,這顯然是過去的固化觀念造成的。而如今,你買了,不代表就有錢;你沒買,也不能說明就沒錢。
行業結構的大變遷正在開啟,黯淡多年的摩托車行業再度走向臺前,不管是傳統的工具性需求,還是正在興起的娛樂性需求,都是消費在升級的體現。
一輛遮風擋雨的汽車,一輛永遠不堵車的摩托,你怎么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