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的朋友可能都發現了,不知道什么時候,“摩托大軍”已經慢慢地從我們的視線消失,而且根據交通部門數據顯示,在春節期間經過梧州返鄉的“摩托大軍”最多的時候達到25萬輛,但是到2019年的時候就下降到了5萬輛,到2020年的時候大約有3萬輛,2021年根據當時的預測可能降到5000輛。
不得不說,“摩托大軍”曾經是春節的時候321國道上的一道風景線,在這條路上,留下了無數感人的故事。通過上面的數據我們會發現,如今“摩托大軍”已經不復存在,就連騎摩托車回家的人也越來越少,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這些人不再騎摩托車回家了呢?其實我們想要弄清楚其中的答案也比較簡單。
“摩托大軍”形成的背景
真正“摩托大軍”形成的原因主要原因小編認為主要有下面幾個:
第一:車票緊張
在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國的交通還遠遠不如現在,對于農民工來說,最基本的長途交通工具其實只有兩樣,一是汽車,一是火車,雖然也有飛機,但是那不是普通人坐得起的。
雖然擁有火車和汽車,但是買票也不是可以輕易就買到的,所以很多人在過年的時候,有錢也很難買到票,導致很多人都想找一個簡單的方法,不用買票就可以回家,于是很多人把心思放在了摩托車上,陸陸續續的就出現了“摩托大軍”。
第二:外出打工的人多
在那個時候,兩個詞非常出名,一是“北漂”,二是“南下”,其實都是以打工為主,大量的農村人涌入城市。那個時候城市的機械化程度并不高,而且發展很快,需要大量的人工。
相對于農村而言,雖然到沿海地區打工收入也不是很高,但是和在農村種地相比,那就是天上地下的區別,所以進城務工的人實在太多,交通本來就有限,人卻不斷增加,導致很多人在買車票上都遇到了太多的問題。
第三:車票貴
在那個時候,到了過年過節的時候,車票還要大大地漲價,雖然說農村人去城里工作也賺到了錢,但是很多都是拖家帶口,或者想要賺錢了回家裝修房子,改善生活,所以雖然有錢了,但是仍然很節約,在坐車回家這件事情上,對于在外工作一年的農村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開銷,所以很多人想到了騎摩托車回家過年,這種方式確實節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
第四:社交軟件的出現
隨著社交軟件的慢慢出現,相對來說在城市務工的農村人比較先接觸到社交軟件,這些人的收入較高,多數可以購買手機,隨著網絡的不斷完善,騎摩托車回家的人們開始組團,“摩托大軍”形成。
為啥如今消失了?
其實從上面的統計數據來看,并不是說完全消失了,而是在慢慢減少,已經看不出組隊的情況,這說明很多人不再選擇這種方式,至于原因,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
第一:交通發達了
如今我國的交通已經不僅僅局限在火車和汽車上,甚至長途汽車都在被慢慢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高鐵、動車、飛機、私家車。在公路上,如今農村已經通公路,想要回家已經不像過去那么難,可以選擇的交通工具太多,根本用不著像過去一樣冒險。
第二:安全問題
雖然說摩托車也是我們常見的交通工具,但是作為一種人坐在露天的交通工具,實際上安全系數是無法和封閉的轎車或者客車相比的,而從沿海地區汽車回到西南地區,路程太遠,實際上還是多少有一些安全隱患,過去的選擇,很多人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第三:人們的收入高了
雖然說物價在上漲,但是人們的收入還是在提高的,如果把車票這些和過去相比,如今乘坐交通工具還是非常合算的,和規范的工資收入相比,對于乘坐交通工具回家過年的事情,已經算不上什么費用,而且很多人已經有了私家車,就算沒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可以自己開車回家了。
第四:疫情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在疫情發生之后,很多地方倡導就地過年,不得不說,“摩托大軍”在這兩年幾乎徹底消失,應該說與疫情的管控關系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小編認為這并不是導致摩托車大軍消失的關鍵原因,只能算是一個助推劑而已。
時代的發展會讓我們適應新的生活方式,過去的時候哪怕是騎摩托車回家對于很多地方來說都是比較有面子的,也是當初的一種潮流,如今摩托車已經算不上什么高大上的交通工具,相對于過去從沿海地區汽車到西南地區的意義來說,如今已經不大,所以說疫情確實起到了阻止“摩托大軍”回家的作用,但是并不是關鍵所在,“摩托大軍”的消失,是時代使然,對此,您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