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上海、深圳、吉林等多地爆發疫情,當地生產生活受到不小影響。但開始大家都以為和以前的區域性疫情暴發一樣,只是疫情暴發地會受影響,而且,要不了多久,疫情就過去了。但此次不同,此次上海疫情淪陷,加上中央堅持“動態清零”的總方針不變,那么這次疫情對我國經濟的沖擊已經超過了2020年初的武漢疫情了!
因為上海是我國經濟的中心城市,有大量的外來人口在上海就業,上海疫情的大規模暴發,就會產生強烈的溢出效應,現在,蘇州、杭州、合肥、南昌等地深受上海疫情溢出效應之苦。所以此輪疫情影響的就不單是旅游交通、餐飲娛樂等行業了。
盡管今年1-2月份的經濟數據整體向好,工業生產、投資、消費、進出口增速均好于預期,但3月份經濟面臨著多地疫情的壓力。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3月制造業與服務業PMI雙雙低于榮枯線,反映經濟景氣程度降低。整體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一季度投資與出口相對較好,但消費受到疫情拖累,預計GDP同比增長4.6%。
2020年疫情以來,出口對GDP的貢獻較大。
2021年第一季度的數據顯示,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8.4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29.2%。其中,出口4.61萬億元,增長38.7%;進口3.86萬億元,增長19.3%;貿易順差7592.9億元,擴大690.6%。
但今年一季度的情況卻不容樂觀,增速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左右。根據海關總署最新發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9.42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其中,出口5.23萬億元,增長13.4%;進口4.19萬億元,增長7.5%。
主要原因是,過去兩年國家已經實現動態清零,擁有完整的產業供應鏈,而國外的疫情尚處在發酵期,沒有遏制的勁頭。但如今則是另一番景象,國外針對疫情已經“躺平”,正常發展經濟;中國則接連在多個城市,如深圳、西安、上海、吉林等省市出現了比2020年影響更大的疫情。
另一邊,互聯網大廠遭遇反壟斷后又疊加疫情影響,開啟了較大規模的裁員,幾乎涵蓋了所有互聯網大廠。京東拼多多被曝優化,阿里的團購業務線及美團旗下優選、買菜等業務也被傳出裁員消息。阿里公布的2022財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被稱為“阿里史上最差財報”,營收2425.8億元,凈利潤同比下降了75%。美團的業績也不容樂觀。3月25日美團發布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2021年,美團全年虧損235.36億元。
就摩托車行業而言,原本是受疫情短期沖擊不大的行業,但是,近三年來疫情不斷的折磨,在今年再遭受上海疫情的重創,出口下降幾成定局,而經濟的拖累,導致老百姓手里沒錢,摩托車內銷想有出色的表現也幾乎不可能,而且摩托車國四排放后,價格進一步上揚,這與老百姓的消費能力成了反比,加上地方政府的禁限摩政策,整個摩托車產業掛牌保險等配套政策與汽車存在差異,這就會導致今年摩托車產業可能是近三年來最困難的一年。
近日,國務院對外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了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工作原則,并從六個方面提出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重點任務。這則消息出來后,引起了市場的強烈反響,有專家甚至說,這可能是一場“歷史性轉變”。概括來講,“統一大市場”是想要通過降低商品生產和交易成本,降低商品的終端售價,從而提高商品質量和技術水平。
對于摩托車行業而言,要想落實中央的意見,行業主管部門就應該做如下工作:
1、取消地方政府禁限摩政策;
2、實施摩托車就地落戶原則,取消戶籍限制。
3、加快取消摩托車強制報廢制度。
4、推行摩托車商業保險市場化。
5、打擊地方保護主義,嚴懲不合規產品流入市場,凈化市場環境,引導行業有序競爭。
摩托車作為抗擊疫情、疏導交通的個人出行工具,應該也必須得到合法的路權以及公平發展的機會,不應該成為某些特權階層的眼中釘肉中刺,被進一步邊緣化。
大家認為摩托車行業還應該享有哪些發展措施,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