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國內摩托車市場銷售數據中,到目前為止,內銷數據每年都不會低于700萬輛,去年內銷更是突破1000萬輛,當然,這里面也包含了電動摩托車數據,但如果剔除電動摩托車數據,摩托車的內銷也不低于700萬輛。這700萬輛,大部分讓那幾個合資品牌所瓜分,難道合資品牌做通路產品就賺錢,國產品牌就賠錢嗎?
當然,事實果真如此,但背后卻有著讓人悲哀的原因,國四排放實施后,摩托車必須電噴化,而在這個配置上,因為成本的原因,讓國產品牌在通路產品上感覺無利潤可言,因此大多都放棄了,轉而生產利潤空間更大的中大排摩托車。然而,事實并不都如人所愿,雖然中大排利潤好一些,可量又有多大呢?而且,中大排摩托車對質量和技術的要求更高,如果我們再次急功近利的一擁有而上,豈不也是在為外資品牌培養市場和作嫁衣,等消費者最終認定外資品牌的中大排一定比國產品牌好,那么,到那時國產品牌就是做大排也是沒錢賺了。
國產品牌通路產品并不是沒有市場前景,如果用變革的思維去看,反而商機無限,如果將通路產品時尚化、技術化,同樣能獲得可觀的市場容量,小編用兩個品牌的實例來說明這個道理。
宗申潮牌系列,是將通路產品時尚化,收割了不少的市場容量。據官方內部透露數據,單就YAMI一個車型,目前總銷量已突破3萬臺。
(ZS250R)
(ZS125ET)
(ZS150K)
(ZS YAMI)
第二個案例是大陽,將旗下通路踏板車產品全部混動化,并同時配備無聲啟動、自動啟停等配置,使得大陽旗下的通路踏板車產品競爭力大幅度提升,贏得了商家的贊譽和信心。
大陽新品發布會
大陽VPS125
大陽載載
以上是兩個國產品牌在合資品牌通路產品圍剿戰前沒有退縮,通過產品時尚化和技術化,讓通路產品增強競爭力的典型代表,相信還會有更多的國產品牌加入進來,通路產品還有較大市場份額,國產品牌不應該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