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七次人口普查統計數據,我國城鎮化進程建國初期進展較為緩慢,改革開放后進度加快,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由初期的17.92%增加到65%,城鎮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成為中國發展中的一大奇跡。
隨著城鎮化的推進,我國摩托車消費的主流群體已經從農村再次返回到了城市。這是因為35%的農村人口里面絕大多數是留守老人、婦女、兒童等,現在平常時期的農村幾乎都是空心村,而且這部分留守群體里面的摩托車消費群體所占比例非常低,這就是很多鄉鎮網點由摩托車轉行做電動車的主要原因。
我國人口數據顯示,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為人口的遷徙流動創造了條件,人口流動趨勢更加明顯,流動人口規模進一步擴大,人戶分離人口超過5億人,其中流動人口3.76億人,十年間增長了將近70%。目前我國人均GDP在1.2萬美元左右。
日本80年代到現在的發展歷程證明,在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左右,經濟開始全面工業化的時候,摩托車就開始逐漸被多種交通出行方式所取代。我國本來也是如此,卻加上全國主要的大中型城市都實施禁限摩政策,這進一步惡化了中國摩托車行業的生存環境。
這些國情直接決定了我國摩托車產品由工具時代進化到玩具時代的同時,摩托車升級消費也很容易飽和。今年中大排量摩托車滯銷及價格大戰就是這方面的原因。流動人口中摩托車消費意愿非常低,加上各種交通工具的替代,摩托車特別是通路摩托車將逐步萎縮,現在表現非常明顯,而玩具車市場又迅速飽和。
摩托車行業從業者要想生存只能通過延伸產業鏈條把服務做好,以滿足摩托車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高品質服務需求。現在隨著中國育齡人口生育意愿的降低,我國人口將出現未富先老的尷尬局面。
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中國摩托車內銷市場整體數量一定是逐年下降。但估計會在內銷500萬輛左右見底然后徘徊。
中國摩托車的主要目標群體還是在城市,城市消費是以城市通勤、外賣等通路消費和城市中產階級以上的個性化消費為主。所以中國要想拯救摩托車行業就必須徹底解除禁限摩和取消13年強制報廢,同時將摩托車消費引導至以服務為主的全產業鏈盈利模式。只有這樣摩托車行業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