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有關注國內摩托車行業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自從前些年國家大力推行摩托車電噴化之后,很多小品牌摩托車逐漸退出了市場,銷量是逐步的往頭部品牌集中。為什么會造成這個局面呢?我想有幾點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國家是希望逐步結束國內摩托車行業品牌多如牛毛的現象的,想想在兩千零幾年的時候,國內摩托車品牌竟然多達一千多個的地步,很多品牌連摩友都沒聽過。
五羊本田CG125
因為在化油器時代,造一輛摩托車,成本不高,也沒有什么技術壁壘,一些小規模的家庭作坊型的小摩企只要采購發動機,化油器等等配件,把這些配件組裝起來,就是一輛摩托車了,至于外形設計,哪款車型賣得好,那就拿來主義,照著做就行了。當時跨騎最流行的是五羊本田CG125,彎梁則是大陽DY100,踏板則是五羊本田小公主SCR100,照搬過來就行,只要價格壓得足夠低,哪管品牌沒聽過,一樣有市場需求。
五羊本田小公主SCR100
但是這樣的低質量同質化競爭對于國內的摩托車行業并沒有什么好處,反而壞處更多,你想象一下,大家都在拼價格,零部件越用越便宜,質量越來越差,那么對于國內摩企的發展就是一個死胡同。所以國家提倡電噴摩托后,因為電噴系統的價格相對于化油器的上漲幅度比較大,那么這些家庭作坊式的小摩企因為品牌力不行,售價就會提不上去,但是維持低售價必定會造成沒有利潤或者虧本,自然慢慢的這些小摩企就退出了摩托車行業。
大陽DY100
這樣的話,能在這輪激烈競爭中沒有被淘汰的摩企也是一些規模以上的摩企了,這些摩企往往規模更大,制造研發能力也會更強一些,在和其他合資摩企競爭中也能有更多的機會。還有一個就是現在國內的摩托車行業正在由小排量通路摩托向中大排量玩樂車型發展,只有更好的外形設計,更好的發動機等核心技術才能在往后的競爭中占得先機,而那些沒有核心技術的小摩企也必然會被淘汰,這個也是不以人們的意志而變化的。所以說,參照像日本,歐洲等摩托車強國的情況來看,以后摩企的銷量會越來越集中,可能只剩下十個八個品牌,就看是誰能笑到最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