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助力解決行業瓶頸
中國摩托車商會常務副會長李彬,向與會者介紹了行業目前發展的總體態勢。他指出,2024年以來,中國摩托車外貿出口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長趨勢,今年有望創新高。在出口拉動下,燃油摩托車也保持了明顯的增長趨勢,同時內銷降幅則進一步縮窄。
李彬提供的數據顯示,近年來,國內燃油摩托車的產量和內銷呈現逐年下降趨勢,而出口則呈現平穩增長態勢。今年1-7月,中國摩托車出口量達480多萬輛,同比增長了27.82%,出口在銷售總量中的占比也達到了54.3%,成為中國摩托車產業最重要的支柱板塊。
一個顯著的趨勢是,大排量摩托車板塊正在快速增長。李彬介紹,1-7月250cc以上排量的摩托車銷量達43萬輛,增長37.3%。此外,進口摩托車也開始逐步恢復增長。“我們認為目前中國摩托車價格基本上開始越過谷底,進入回升的狀態。
李彬表示,目前行業智能化發展非常迅速。現在國內的摩托車,很多都已經開始加裝車聯網系統,通過T-Box裝置,向平臺傳送車輛行駛、發動機運行、儀表等數據,實行人機交互,這能夠為客戶提供很多服務。有的企業,一年車聯網服務就已經產生一千多萬元的利潤。
據了解,為了提升行業平臺的服務能力,中國摩托車商會正在打造一個中國摩托車云平臺。這個云平臺一方面是為政府服務,另一方面則為企業和第三方服務。例如,平臺可以幫助各地交警打造一套摩托車管理系統,把AI技術應用到其中,現在已經有十多個省市地區邀請平臺去做試點。
李彬說:“商會希望通過技術手段來幫助解決城市限摩的問題,因為過去很多地方限摩,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理由就是‘摩托車不好管理’,現在我們給他提供一個智能化管理手段,能夠使我們摩托車的使用環境越來越好。”
學習國際品牌 努力補足短板
在行業走向海外的過程中,必然面臨“卷”的問題。重慶宗申機車工業制造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余長江就表示,在品牌方面,中國企業在海外主要面臨以本田代表的日本企業,和Bajaj為代表的印度企業的競爭。特別是印度摩托產銷量已經排在中國前面,全世界第一。“印度還掌握了很多核心技術,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日本企業,我們在品牌綜合競爭力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價格上的“卷”通常是最直接的。余長江舉例,友商四缸600cc的街車和仿賽,在歐洲、泰國為代表的東南亞市場大概就賣6萬多元人民幣,但是在中國要賣10.5萬-11萬元。如果中國摩企同樣做一個四缸600-700的車,在中國定價七八萬元可以競爭,但在歐洲、東南亞市場就沒辦法爭。這種國際市場的價格戰已經很多年了,只有繼續把產品做好、模式做好,才能在國際上突出重圍。
“在整個生態體系建設方面,中國的企業在國際市場上也有很長的路要走。”余長江說,整個東南亞市場,基本上90%多的消費者都是分期付款,對產品的品質要求也很高,一旦品質不好就要退車。日本摩托車企業一方面做好質量和品牌,同時又把自己的銀行、財團、金融企業甚至保險公司拉到一起出海,形成了一個生態圈。中國企業也要思考未來怎么抱團,怎樣形成一個生態鏈出海。
推進對外合作 加速產業出海
近年來,在國際知名的摩托車展會上,幾乎隨處可見中國參展企業的身影。在重慶珠峰釔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崔健看來,這是一個很好的趨勢,凸顯了國內行業想要實現國際市場“突圍”的努力。
“另一方面,‘突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是說到國外去參展、開發兩個經銷商,就好像業務上突破了。”崔健說,“我理解的‘突圍’不是渠道扁平化的突破,而是跟你的產品和營銷模式相關,也涉及整體的國際市場格局。我們首先要先把內功練好,把產品做好,真正得到大家的尊重和認可。”
崔健認為,產品取得國際競爭力的背后,是整個供應體系的優勢。比如鋼材廠、鋁材廠包括輪胎橡膠廠,就應該從底層材料開始進行研發投入,提升材料性能以及品控能力。否則到了主機廠環節,也沒有辦法造出優質的產品。“對地方而言,需要從上到下來統籌考慮產品品質提升的問題。”
在意大利駐重慶總領事施啟帆看來,加強對外交流合作,也是重慶乃至中國摩托車企業加速出海的重要路徑之一。他表示,作為中國重要的摩托車生產基地,重慶憑借先進的基礎設施、經濟實力和對國際合作的開放環境,成為意大利的天然合作伙伴。鑫源大約10年前就在意大利投資,收購了位于瓦雷澤的寶馬摩托車工廠,隨后又收購了歷史悠久的SWM越野摩托車品牌。意大利比亞喬也與宗申簽署戰略協議,生產銷售以阿普利亞為代表的標志性摩托產品。“我真誠希望借助兩國市場所能提供的機會,意大利和中國之間的此類合作可以進一步增長,吸引更多的參與者。”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摩托車與配件的觀點或立場。本網站刊載的內容(原創除外),均在網上搜集,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