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俗話說得好,十個手指伸出來都有長短,本田,鈴木,雅馬哈也是如此,直到現在,可以說本田和鈴木發展的更好些。本田引進國產了包括190系列,300系列,400系列等中排量的玩樂車型,銷量也是可以的,而鈴木引進國內生產的雖然最大排量還是豪爵鈴木的250系列,但是多年積累的良好口碑讓摩友們在選擇這個排量的摩托車時首先考慮的摩托車沒有之一,更別說神車鈴木uy的持續熱銷了。而近些年,建設雅馬哈在國內的發展相對來說就沒有這么亮眼了,長期以來產品線比較單一。踏板摩托只有一個125發動機撐著,都是套娃換殼,差異化不大,而跨騎摩托也是只有一款150cc排量的發動機,飛致150,天劍150,和GT150都是搭載這款發動機。自從飛致250失敗后,雅馬哈好像也沒有什么車型要引進國內生產的心思,就是那么耗著,雅馬哈也有不少的好車,但就是不引進國內,不知道葫蘆里裝著什么藥。
這個可能和本田,鈴木,雅馬哈公司對中國的摩托車發展所持有的想法和規劃不一樣吧?單從投放產品的數量來看,本田無疑是最看好國內摩托車行業發展的一個公司,無論是從八九十年代就開始和國內的摩企合作生產本田品牌的摩托車開始,出現了很多經典神車,讓摩友們津津樂道。還是從前幾年開始有規劃的引進從190cc到400cc的中大排量玩樂車型,也是看好國內未來的玩樂型摩托車的前景,至于鈴木摩托,大家都知道的是搭載鈴木超級芯發動機的鈴木UY125早已在國內被封神,無論是銷量還是口碑都可以說非常不錯。
反觀同是日系品牌的雅馬哈摩托,在國內的發展可以說相比本田和鈴木兩個老大哥還是有不少差距的,而且這個差距近些年看是越來越大的。其實作為日系老牌摩托車企業,雅馬哈的技術能力和車型數量相比本田和鈴木也并不會有太大的差距,但是在國內的表現看,雅馬哈有太多的車型可以引進國內生產銷售,但是雅馬哈卻好像不大重視。像我們的寶島臺灣省生產的雅馬哈勁戰系列踏板摩托,國內不少摩友都很喜歡和期待,但是雅馬哈就是不引進國內,還有雅馬哈NMax155進口到國內賣的非常不錯,不過進口的身份價格賣的比較貴,雅馬哈卻不考慮引進國內生產,以降低成本和售價,從而獲得更好的銷量。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摩托車與配件的觀點或立場。本網站刊載的內容(原創除外),均在網上搜集,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