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行業盛會于5月16日-18日在哈爾濱召開,由于會議地址偏北,南方的參展企業熱情不高,會議不溫不火,在會前和會后的時間段里,我們全面走訪了東北和華北市場,同時將新編制的《北方市場指南》在這些地區作了全面覆蓋,這些處在市場末端的企業是行業最好的晴雨表。限于篇幅我們在此僅作概括的敘述:
北方市場經過多年的調整,市場變化較大,在每個省會城市都有一個相當規模的市場,從數量上來看,這些企業的關門或轉行的并不太多,但普遍反映今年市場經營比較困難,需求不振,利潤低薄;不少店是夫妻老婆檔,年青人對這個行業似乎失去了興趣和耐性;因為國內整車銷售的進一步萎縮,后市場配件部分也自然供過于求。目前在地區級市場以送貨和小批量發貨為主,門市商店普遍比較冷清,現在上門購配件已經很少了,摩配中小批發商一業為主,多種經營;純經營摩配的企業在逐步減少,電動車、三輪車、通用小型發電機等配件的銷售比重在增加。
我們這次去考察的北方小型市場要求是:一個地級市有五六家相對集中在一起的我們都進行了走訪,除了送書,市場調研,拍了市場照片,對每一個企業都做到心中有數。不少地區做摩托車配件的和做電動二輪三輪甚至四輪都相對集中在一個院子,或一段馬路街道;曾經紅火的二、三輪,今年也普遍風光不再,二輪行業市場搏殺十分慘烈,現在不管是摩托車行業,還是相關聯產業,乃至傳統產業,曾經名揚海內外中國制造,因為種種原因,今年這些產業都面臨巨大的挑戰,有的甚至呈雪崩式的坍塌;相對來講摩托車配件行業,因為多年的持續調整,反而更從容一些。
隨著城市市場的摩托車逐步被汽車、電動車所替代,農村市場則被電動車、三輪或低速電動汽車所替代;摩托車休閑市場,由于政策原因在我國一直沒有形成氣候,大排量摩托車,幾乎沒有市場消費。如何在低迷的市場環境下尋求突破,配件企業一些有遠見和戰略眼光的老板們,也把目標瞄得更遠,除了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外,內銷的模式也不斷的創新或突破:摩托車二、三級流通市場的模式,也正逐步被直銷和互聯網取代。
目前我們也在努力關注行業的變化,行業低迷,對雜志也提出了新的問題,今年上半年我們也在思考,如何調整和適應外部市場,從今年下半年起我們將逐步采取措施,努力適應新常態的形勢,將雜志作為不可替代的宣傳平臺辦得更貼近市場,為企業的營銷服務;同時改變現有的模式,變成行業公眾的宣傳推廣平臺。
我們在大思路上將作一些重大的戰略調整:開門辦刊,準備和一些重要的有特點企業進行戰略合作;在摩托車配件及衍生行業利用多方面的優勢和積極性深入廣泛地拓展市場;同時結合現代互聯網的有效營銷手段,將全行業整合起來。
為了做好這個戰略性大調整,我們雜志對內將強化管理,嚴格核算,完善和執行現有的規章制度,運營逐步公開透明,外引內聯,與行業商會以及區域市場代表性企業,以及有特色的運作平臺進行廣泛合作,甚至用股份的形式進行股份制改制,努力做大做強行業這個唯一的宣傳平臺---《摩托車/電動車與配件》,下半年我們將逐步的實施我們計劃;在發行形式上也同樣要有新的突破,我們在下半年雜志里將分期陸續報道我們調整的行動路線,歡迎大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