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彎是摩托車特有的駕駛技巧之一,也是駕駛摩托車的樂趣之一,很多車友為之癡迷。在賽車場里賽車手為了快速通過彎道的時候為了克服離心力都要掌握一套專業的入彎和出彎技術。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熱愛壓彎的摩友們喜歡以是否“壓滿胎”為標準,其實是個謬誤。兩個車手開同樣的摩托車,以同樣的快速度過彎,“壓滿胎”的車手風險最大(因為身體外掛不夠),自然水平不及后者。但是小編個人認為壓彎真正的好處在于可以提升摩托車在彎道中的效率。
讓我們回到現實中來,講講壓彎時的基本姿勢吧。那就是用下半身支持著上半身,手腕自由放松。如果上半身硬梆梆地壓著摩托車,使車傾斜,而且腕部和肩 部又不能放松,就如同將車把鎖定了一般前輪不能轉向內側,摩托車哪能轉彎,轉彎不成,就硬性讓摩托車傾斜,這當然是危 險的。你必須清楚,讓車把能自由地轉動,只是一種很微小的動作,目的在于獲得車體的平衡。如果沒有這種平衡,車就會失去穩定性。對這種不穩定性,人們都有 一種特殊的敏感,所以都害怕不穩定。何止是害怕,這的確是一種危險!
內傾式
用膝蓋和大腿夾緊車體,如同要壓倒摩托車那樣。把上身稍向彎道內側移動,體重由踏板支撐。彎內側腳把踏板向車體一側蹬踩。移向彎道內側的上身,自然地拉引著外側的膝部,對燃油箱向彎道內側用力。此時,把上身用力壓向內側,就成了內傾的姿勢。
見下圖
說明:使車體傾斜的關鍵,就是對內 側踏板增加“荷載”。尤其對初學者來說,必須牢牢記住這一點,這是轉彎時最基本的要領。不論是在和其他操作配合使用的時候,也不論多么高的行駛速度,最重 要的仍然是使車體傾斜,這是發揮摩托車固有的性能的一種方式。只有這樣,才能使摩托車前后輪緊緊地咬住路面,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摩托車的轉彎能力。
人車同位
如果覺得內傾式比較難的話可以試試“人車同位”
姿勢要點:用大腿和膝部輕輕夾住車體,使下半身和車形成一體。視線始終朝著轉彎的前方。肩部放松,把手輕輕地放在車把上。微抬下顎,和路面呈現垂直狀態。用背肌支撐上半身,腕部放松。
見下圖
對于直行狀態中的摩托車來說,由于轉彎使車體傾斜,而打破了直行時的平衡狀態。這就需要進行較大的“荷載移動”。但是,當摩托車傾斜轉彎時,就變成了 另外的平衡狀態。這時,再不能對摩托車進行任何強制性的操縱。荷載一下子就加到了內側的踏板上,當車體轉彎達到所需要的傾斜角度時中,馬上相應地消除踏板上的荷載。這部分卸除的體重就轉移到外側踏板或車座上。通過這種體重的轉移,和離心力獲得新的平衡,從而固定了傾斜角度。這個傾斜角度對轉彎時的安全是至 關重要的。用外側腳對車增加“荷載”,進行體重轉移也是這個道理。
摩托車傾斜轉彎,無不是通過身體的移動對車體施加荷載的結果。但是“有意識地先移動身體”,這種理解是錯誤的。正確的理解 是:為了使車體傾斜,你給車體加上了適當的荷載,而當摩托車開始傾斜后,又通過身體的移動,使先前加上的荷載又回到平衡的位置。
此外,視線不應放在摩托車的正前方,而是摩托車的前進方向,即彎道中所能看到的路的最遠處。
OK,講了這么多,真正想成為高手還要多騎、多練,但是,社會道路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所以還請各位放慢速度多去騎行學院訓練場地練習,才可以更加安的心享受騎行帶給我們樂趣!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熱愛壓彎的摩友們喜歡以是否“壓滿胎”為標準,其實是個謬誤。兩個車手開同樣的摩托車,以同樣的快速度過彎,“壓滿胎”的車手風險最大(因為身體外掛不夠),自然水平不及后者。但是小編個人認為壓彎真正的好處在于可以提升摩托車在彎道中的效率。
讓我們回到現實中來,講講壓彎時的基本姿勢吧。那就是用下半身支持著上半身,手腕自由放松。如果上半身硬梆梆地壓著摩托車,使車傾斜,而且腕部和肩 部又不能放松,就如同將車把鎖定了一般前輪不能轉向內側,摩托車哪能轉彎,轉彎不成,就硬性讓摩托車傾斜,這當然是危 險的。你必須清楚,讓車把能自由地轉動,只是一種很微小的動作,目的在于獲得車體的平衡。如果沒有這種平衡,車就會失去穩定性。對這種不穩定性,人們都有 一種特殊的敏感,所以都害怕不穩定。何止是害怕,這的確是一種危險!
內傾式
用膝蓋和大腿夾緊車體,如同要壓倒摩托車那樣。把上身稍向彎道內側移動,體重由踏板支撐。彎內側腳把踏板向車體一側蹬踩。移向彎道內側的上身,自然地拉引著外側的膝部,對燃油箱向彎道內側用力。此時,把上身用力壓向內側,就成了內傾的姿勢。
見下圖
說明:使車體傾斜的關鍵,就是對內 側踏板增加“荷載”。尤其對初學者來說,必須牢牢記住這一點,這是轉彎時最基本的要領。不論是在和其他操作配合使用的時候,也不論多么高的行駛速度,最重 要的仍然是使車體傾斜,這是發揮摩托車固有的性能的一種方式。只有這樣,才能使摩托車前后輪緊緊地咬住路面,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摩托車的轉彎能力。
人車同位
如果覺得內傾式比較難的話可以試試“人車同位”
姿勢要點:用大腿和膝部輕輕夾住車體,使下半身和車形成一體。視線始終朝著轉彎的前方。肩部放松,把手輕輕地放在車把上。微抬下顎,和路面呈現垂直狀態。用背肌支撐上半身,腕部放松。
見下圖
對于直行狀態中的摩托車來說,由于轉彎使車體傾斜,而打破了直行時的平衡狀態。這就需要進行較大的“荷載移動”。但是,當摩托車傾斜轉彎時,就變成了 另外的平衡狀態。這時,再不能對摩托車進行任何強制性的操縱。荷載一下子就加到了內側的踏板上,當車體轉彎達到所需要的傾斜角度時中,馬上相應地消除踏板上的荷載。這部分卸除的體重就轉移到外側踏板或車座上。通過這種體重的轉移,和離心力獲得新的平衡,從而固定了傾斜角度。這個傾斜角度對轉彎時的安全是至 關重要的。用外側腳對車增加“荷載”,進行體重轉移也是這個道理。
摩托車傾斜轉彎,無不是通過身體的移動對車體施加荷載的結果。但是“有意識地先移動身體”,這種理解是錯誤的。正確的理解 是:為了使車體傾斜,你給車體加上了適當的荷載,而當摩托車開始傾斜后,又通過身體的移動,使先前加上的荷載又回到平衡的位置。
此外,視線不應放在摩托車的正前方,而是摩托車的前進方向,即彎道中所能看到的路的最遠處。
OK,講了這么多,真正想成為高手還要多騎、多練,但是,社會道路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所以還請各位放慢速度多去騎行學院訓練場地練習,才可以更加安的心享受騎行帶給我們樂趣!